6大「偽快感」行為易傷腦 玩手機/網購竟高危 醫生教9招真正放鬆大腦
發佈時間:12:26 2025-11-24 HKT
如何放鬆大腦?現代人放鬆大腦的方式少不了玩手機、吃含糖食物等,這些行為反而會讓大腦更疲勞。有醫生公開了6大「偽快感行為」會形成惡性循環反而引發動力下降、情緒低落;更提出9種「釋放多巴胺」的練習,幫助大家真正放鬆大腦,找到平靜與快樂。
6大「偽快感」行為透支大腦能量
神經科專科醫生鄭淳予近日在個人Facebook專頁分享放鬆大腦的陷阱行為,大腦放鬆的關鍵在於大腦荷爾蒙「多巴胺」——主要掌控快樂與痛苦平衡開關;而以下6種極具成癮性的「偽快感」行為,會在短時間內激發大量的多巴胺分泌,導致過度透支,產生更深的空虛感和對刺激的依賴:
- 吃含糖食物
- 吸煙和吸毒(包括電子煙)
- 看色情內容
- 長時間瀏覽社交媒體
- 賭博
- 線上購物
多巴胺透支引起惡性循環如情緒低落/憂鬱
當進行以上成癮性的行為時,大腦會分泌「速效多巴胺」,產生「過癮」的感覺;但正常大腦和身體一直在追求平衡,當多巴胺濃度飆升時,大腦為了恢復平衡,會讓多巴胺濃度快速下降,甚至比原本更低。鄭醫生解釋,以玩手機為例,速效多巴胺會讓快感持續幾十分鐘,放下手機時因為大腦多巴胺濃度直線下滑,會有持續空虛感。
多巴胺「大起大落」會導致多巴胺系統疲憊,引起以下惡性循環:快樂一下→倍感空虛→再找刺激→又更空虛。長久下去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 動力下降,總感覺提不起勁
- 做事拖拉
- 情緒低落
- 憂鬱感增加
9招助多巴胺健康釋放 真正放鬆大腦
面對多巴胺失衡的問題,鄭醫生認為要學會操控多巴胺,將「速效多巴胺」替換成「緩慢且穩定釋放的多巴胺」。她分享9招真正放鬆大腦,讓多巴胺健康地釋放:
- 每天閱讀30分鐘
- 每周戶外健行1次
- 每天曬太陽10-30分鐘
- 每週3次有氧運動(快走、慢跑、跳舞、游泳)
- 練習正念呼吸或冥想
- 均衡飲食(富含酪胺酸的蛋、豆、堅果、魚;多吃蔬果)
- 學習新事物(彈琴、烹飪、畫畫、說新語言)
- 睡前寫下3件感恩小事
- 規律作息、充足睡眠
鄭醫生強調,雖然以上9招「健康釋放多巴胺」的行為雖然不會產生強烈的快感,但能讓大腦多巴胺維持得更久、更穩定,讓大腦真正放鬆,獲得真正持久的快樂與平靜。
世衛:持續1年即屬遊戲成癮患者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無法自控地玩電子遊戲,把打機置於生活、其他興趣及活動上,即使已產生負面後果,仍然沉迷或情況更甚,如問題已對個人、家庭、社交等範疇造成嚴重影響,並持續達1年,即屬電玩成癮(gaming disorder)患者,建議應求診以便確診及接受治療。
遊戲成癮的徵狀包括:
- 對遊戲的控制力受損
- 對遊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遊戲優先於其他興趣和日常活動
- 儘管出現負面後果,仍然繼續或加劇遊戲
隨著智能手機功能日漸提升,市民無論工作、娛樂、社交等都大量使用手機,導致手機成癮症近年愈來愈普遍。有精神科專科醫生受訪時曾指出,這類患者如暫時讓他們遠離手機,他們都有可能出現斷癮症狀,例如:
- 煩躁困惑
- 焦躁不安
- 緊張驚慌
- 生氣易怒
- 有孤獨感
- 意志消沉
- 變得神經質
資料來源:神經科專科醫生鄭淳、世界衛生組織、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
延伸閱讀:失眠救星!專家教11招放鬆大腦加快入睡 更防睡眠窒息症 睡前不能飲水?
---
相關文章:
行路可自測腦退化風險?研究揭4種步姿是先兆 10年內恐病發!
比手震更早出現!醫生教1個動作自測柏金遜症先兆 準確率達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