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PRO|肺炎死亡率20年間增3倍 康復後肺部亦恐永受損 甚麼人最易中招?

更新時間:09:30 2025-11-04 HKT
發佈時間:09:30 2025-11-04 HKT

肺炎每年在全球造成高達3億宗感染,肺炎鏈球菌等抗藥性細菌問題更是日益嚴峻。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郭旭龍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指,肺炎在本港是第2大致命殺手,而嚴重患者即使康復後,肺組織也會永久受損,導致長期氣促、免疫力低下,亦會增加重複感染及患上肺癌的機會。通過戒煙、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等方法,都有效預防感染肺炎。

支原體肺炎個案急升3倍 抗藥性細菌越趨嚴重

郭旭龍醫生表示,肺炎一般可以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 非感染性肺炎:常見為吸入式肺炎,如吞嚥時食物跌落肺部,或者吸入刺激性化學物質。
  • 感染性肺炎:可以由病毒、細菌或真菌引致。常見的病菌性肺炎為肺炎鏈球菌、嗜血桿菌、金黃葡萄球菌等,且在過去5年支原體肺炎個案急升3倍。最常引致肺炎的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新冠病毒。常見的真菌性肺炎包括麴菌、隱球菌、毛黴菌和耶氏肺孢子菌。

這些病原體可以由飛沫或空氣傳染,又或者病人本身已是病菌的鼻咽帶菌者,自身造成感染。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人傳人的肺炎為最常見,不少病毒或細菌的傳染性可以相當高。

另外,由於現時全球因為抗生素濫用、人口老化等原因引致的抗藥性細菌,情況越來越嚴重。 就以肺炎鏈球菌為例,初代的抗生素如紅莓素基本上已完全產生抗藥性;新一代的盤尼西林類藥物,自2015年起抗藥性出現亦逐年遞增。

 【同場加映】肺炎支原體常見症狀、傳播方法及併發症如下:

肺炎年奪逾1.1萬港人性命

郭醫生引述數據,講解肺炎在全球和本港的嚴重性:

  • 全球每年有超過3億宗肺炎個案,引致超過2百萬人死亡。
  • 在香港,肺炎是第2號殺手,每年有超過11,000人因此死亡,每年的肺炎入院個案則約有6萬宗。
  • 每1000名5歲以下兒童,每年就有約6宗肺炎入院個案。
  • 其中入侵性肺炎鏈球菌肺炎個案,每年約200宗,以血清三型為最常見。
  • 在過去20年間,肺炎的死亡率飆升近3倍。

他指出,雖然肺炎大部分都屬於輕微,可以透過門診服藥治療,但仍有約15%病人需要住院治療,主要為65歲以上的長者,以及出現嚴重肺炎及併發症的病人,有部分更需要深切治療。在死亡率方面,需要住院的嚴重肺炎病人死亡率約10%,如需深切治療的肺炎病人死亡率約24%,主要屬於病菌性肺炎、肺炎牽涉兩邊肺部,以及感染高致病性的細菌。

康復後肺部仍永久受損恐增肺癌風險

郭醫生表示,如果出現嚴重肺炎,短期可以引致細菌入血,造成敗血性休克,引發心臟、腎臟等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嚴重肺炎患者即使康復後,受感染的肺組織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基本上會結疤及永久受損。除了令肺活量減退,肺部結疤亦可以引致支氣管擴張等長期肺病。由於人體肺部的儲備肺活量相對大,一般人部分肺組織受損可能不影響日常生活。但如受損範圍大,又或本身就患有慢性肺病,一次肺炎後引致的肺功能受損,就可能會造成長期氣促並影響日常生活。

而部分病人在一次嚴重肺炎後,肺部結構出現破損,肺部局部免疫力減退,增加重複肺炎的風險。重複肺炎本身帶來的慢性發炎,更是增加患上癌症風險的原因之一。

因此,他提醒,如出現持續咳嗽、發燒、氣喘等,即有可能是急性肺炎的病徵,應盡早求醫。當出現呼吸困難、胸口痛、神智不清、高燒不退、嘴唇變藍、痰中見血、心跳加速等,更可能已是嚴重肺炎或併發症的病徵,應盡快見醫生,安排入院作適切治療。

呼籲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郭醫生表示,感染肺炎高危一族包括:幼兒、長者、慢性疾病患者及免疫力受損人士,而吸煙和酗酒亦會增加患肺炎的風險。在高危地點工作的例如醫護人員、老人院或殘疾院舍職員,亦有較高風險受感染。至於年輕人,如患有哮喘或其他呼吸道慢性疾病,亦是高危一族。

他提醒,日常預防肺炎的方法包括注意個人呼吸道衛生,在身處於人多的密閉空間時戴上口罩,並要勤洗手;不要吸煙,保持良好飲食及運動習慣。吸煙人士戒煙可以減低風險,當戒煙時間越長,相對風險越低。

另外,接種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亦是重要的預防肺炎措施。現時新一代的肺炎鏈球菌疫苗,已最多能夠預防20種不同的高致病性鏈球菌,並且能產生長期免疫力,亦能清除鼻咽內鏈球菌帶菌狀況。

延伸閱讀:研究揭3種蔬果是天然肺藥 肺退化速度減80% 防咳嗽/氣管炎/肺炎

---

相關文章:

轉季流感恐併發肺炎致死 必吃4類食物增免疫力抗流感 1種海產降重症死亡風險

肺炎支原體丨內地女子喉痛咳嗽染5大病毒 自封五毒教主 出現6症狀恐致命

中醫教吃5種參防傷風感冒 推介12款補肺食療 人參/黨參/花旗參/沙參/太子參

肺癌年殺3800港人!營養師推介34種食物護肺抗癌 蔥蒜功效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