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抑鬱症|表現開朗「氣氛組」內心卻隱藏痛苦 精神科醫生列8大徵兆測風險

更新時間:20:40 2025-08-20 HKT
發佈時間:20:40 2025-08-20 HKT

表面看起來開心自信的人,背後或許正承受著難以言說的心理壓力!他們習慣用「微笑面具」掩蓋內心的沮喪與空虛,甚至透過暴飲暴食、嗜睡等行為掩蓋真實情緒,這些人有機會患上了「微笑抑鬱症」。

笑容滿分工作優秀 獨處時情緒跌落谷底

以下是一個關於微笑抑鬱症的模擬臨床個案:

A女士(化名)任職護士,她因為自殘行為和情緒低落到診所求醫。在日間,A女士需應付繁重的工作。在病人眼中,她表現勤快,看起來十分投入工作;在同事眼前,她總是笑面迎人,表現專業;在上司面前,她表現得冷靜自然,工作表現也受到上司的讚賞。然而,在微笑的背後,特別在她自己獨處的時候,她常感到心情特別的低落。

過往童年的創傷經驗和成長過程中被家人忽略的記憶,往往在她獨處的時候浮現出來,侵蝕著她的情緒。此外,她跟男朋友近幾個月的感情問題更加令她的情緒吃不消,男朋友對她若即若離的態度令她浮現童年失去的安全感。暴食、扣喉、自責和情緒低落就像一個惡性循環,反覆地佔據著她獨處的時間。透過漂亮衣服和妝容掩蓋著她低落的自我價值。在放假的時候,她只想躲在被窩裡,好像睡一整天也不足夠。

有一天,她偶然地遇上一直要好的的小學同學,同學關心的說話和好言相勸終於令她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情緒,接受自己受情緒病的困擾。正確的病悉感正是康復的第一步。透過藥物治療,A女士慢慢重拾動力,減少了暴食的衝動,負面的思想也慢慢地減少了。從心理治療的歷程上,她重新審視自己人生經歷,也慢慢認清這些經歷帶給自己的意義。慢慢地,她帶著這些領悟和意義重新面對現實的生活,重拾社交的動力,也學會了正確處理自己情緒的方法。重建的安全感讓她更勇於向醫生和朋友表達自己的情緒。康復的道路未必平坦,但她明白自己並不孤單。

甚麼是「微笑抑鬱症」?

微笑抑鬱症(Smiling Depression)可以理解為抑鬱症患者當中的一種臨床狀況,而並非出現在精神疾病診斷條件,例如《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或《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的一個獨立病症。「微笑抑鬱症」指的是「有抑鬱的問題,但成功將問題隱藏」的人,它也被稱為「隱藏性」、「高功能」或「陽光」抑鬱症。

精神病學中的「述情障礙」(Alexithymia)所形容的正是病人未能表達自己內心情緒的一種狀態。病人在言語上未能道出自己真實的心情,面部表情也並非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情況,表面上淡淡的微笑可能掩蓋著內心極大的痛苦。單憑病人所表達的說話內容和面部表情,難以準確地評估病人所患抑鬱症的實際程度,造成症狀判斷和風險評估上的極大困難。醫生需通過仔細觀察或者結合其他親人提供的資料,作一個全面的評估,才能得到客觀的結論。

微笑抑鬱症有甚麼徵兆?與一般抑鬱症有何不同?

在診斷條件上,微笑抑鬱症患者其實也具備抑鬱症的診斷症狀。典型抑鬱症患者在外表和內心感受上同時處於抑鬱狀態,旁邊的人會觀察到他們愁眉苦臉、精神不振,甚至對未來心灰意冷,較容易被身邊的人察覺。

然而,微笑抑鬱症患者在人前卻經常隱藏自己真實的悲傷感受,在日常社交場合保持積極活躍、開朗正面、熱心助人,營造歡樂氣氛。私下裡,患者卻很可能出現胃口變化(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作息時間改變(失眠、嗜睡或作息顛倒)、感覺自己沒有價值及內疚絕望、注意力難以集中、對從前喜歡做的事失去興趣。因為微笑抑鬱症的患者較容易隱藏抑鬱症狀的嚴重程度,所以自殺風險也較容易被忽略。

如何察覺自己/身邊人可能有微笑抑鬱症?

微笑抑鬱症並非特定群體的專屬,任何人都有機會患上。如想了解自己是否有患上微笑抑鬱症的風險,建議透過5個方向進行自我觀察:

  1. 情緒反差:獨處時頻繁陷入低落情緒,但白天社交時卻強迫自己振作。
  2. 慣於壓抑:思想習慣受完美主義性格驅使,傾向於在人前隱藏真實情緒,不願向外界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
  3. 生理異常:持續失眠或嗜睡,出現食慾減退或暴飲暴食等情況。
  4. 思想灰暗:持續產生「毫無存在價值」的負面認知,即使成功也難以獲得滿足。
  5. 失去意義:逐漸對曾熱愛的事物失去興趣,難以感知「活著」的實際意義。

對於身邊的人,則可從以下3個層面進行觀察:

  1. 矛盾行為:活躍於社交平台,現實社交時可能面帶微笑卻迴避深入交流。
  2. 身體訊號:體重驟變、疲倦感持續,或抱怨不明疼痛。
  3. 言語暗示:言談流於表面,例如說「我很好」、「沒什麼大不了」,但偶爾不自覺流露自我貶低,出現「我不值得被愛」、「消失會更好」等負面語言。

甚麼性格更容易有微笑抑鬱症?

與典型抑鬱症類似,若果經歷重大的人生變化,例如失去親人、失業或者感情破裂等都會觸發微笑抑鬱症。另外,以下幾個風險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機率:

1. 個人性格

一些性格特徵,例如較為完美主義、學業或者工作成就比較高、長期被他人寄予厚望的人或會更易患上微笑抑鬱症。

2. 家庭角色

作為患有嚴重疾病且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病人的照顧者,不僅心理和體力上需承受照護壓力,更往往傾向將家庭責任置於個人需求之上,認為自己有太多事情要處理而必須堅強,迫使他們以笑容掩蓋內心真實感受,導致抑鬱徵狀被長期隱藏。同時,情緒亦有可能透過身體的不適症狀表達出來,例如出現身心症或是腸易激綜合症的症狀。

3. 文化背景

社會上有可能對抑鬱症病人有著標籤和歧視的看法,認為患者是懦弱或情感脆弱。常言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因而造成男性傾向於隱藏自己真實的情緒。因此,男士也較容易有微笑抑鬱的情況。

4. 現實與媒體形象的反差

現代人慣於利用社交媒體作溝通,有部分可能在社交媒體較為活躍的人士,傾向在媒體上表現自己成功或歡愉的一面,便難以在現實生活中接受自己負面和精神困擾的實際情況。

如何減低患微笑抑鬱症的風險?

若屬於以上較高風險因素的人士,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特別留意:

1.認清自己,學會愛自己

學習接受自己並非完美,並理解不一定完美才得到接納和愛。另外,多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點,多欣賞自己和對身邊的人表達欣賞。這樣不但有助建立正面情緒,也有助建立健康的社交關係。嘗試多從自己的強項上發揮或幫助別人,從而獲得滿足感和正面的情緒,進而學習愛和被愛。

2.愛惜身體,調整生活節奏

愛自己亦包括看顧自己身體的需要。規律運動如散步、拉筋、瑜伽、跑步或球類運動都會對身體和情緒有一定幫助。另外,均衡飲食及讓身體吸收所需的維他命,也有助於穩定情緒。

3.健康社交,構建支持網絡

嘗試認識志趣相投的朋友,坦誠分享興趣和內心感受。若果缺乏支持網絡,也可嘗試與專業人士,例如輔導員或醫生分享自己的困擾和情緒狀態,免得落入自我封閉的情緒漩渦。若果有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應謹慎使用,避免將自己和其他人作過份比較,以免陷入重複的自我否定。

4.注意健康,勿諱疾忌醫

若出現以下情緒惡化的情況,便更加需要及時就醫:

  • 情緒低落持續2周,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例如缺乏動力去完成基本生活自理或平常習慣所做的事情
  • 產生自傷或傷害別人的念頭
  • 集中力或記憶力認知功能顯著下降
  • 出現不明的身體疼痛或器官不適

若你認為自己有微笑抑鬱症的特徵,甚至已為你的日常生活帶來負面影響,建議盡早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需要,走向療癒之路。

為甚麼喜劇演員容易患抑鬱症?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彙叫做Sad Clown Paradox,意思是一些喜劇表演者在人前表現幽默,帶給人們快樂,但是落幕後卻受情緒抑鬱所困擾。有部分成功的喜劇演員可能具有Cyclothymia——一種情緒容易起伏的性格特質,而這種性格亦較容易受到情緒的困擾。有部分人亦有可能用強烈的幽默感去隱藏內心被否定和不被接納的憂慮。

1. 職業角色與真實自我的分裂

喜劇演員在舞台上常扮演快樂、搞笑的角色,這種「帶給他人歡樂」的職業形象可能與私下的真實情感形成強烈反差。長期「舞台面具」的壓力、情感勞動(Emotional Labor)和壓抑真實情緒容易導致心理耗竭。

2. 創意行業的高敏感特質

創意力強的人較為敏感,如觀察力強和情感細膩。這雖有助於創作,但也可能導致過度自我反思、對批評更脆弱。觀眾的笑聲是即時反饋,但「不好笑」的失敗感可能被放大,這種完美主義傾向容易形成對自我價值的懷疑。

3.社會文化

社會對「搞笑者」普遍存在刻板印象,認為「會搞笑的人一定很快樂」,因此容易忽略其心理健康需求,導致當事人更難主動求助。

對抑鬱症多一點理解 助患者正視情緒積極治療

人的言語或者面部表情或許可以掩飾內心的真實情況,但人與人之間真正的關心和真摯的情感永遠最能打動人心。不論是醫者、家人或親友,能幫助抑鬱症患者放下微笑的面具、正視自己情緒、接受治療以至康復的良藥,乃在於理解、關懷和同行。

期望社會、病人和家人都能夠對抑鬱症不同的臨床表現有更深入的認識,減少誤解,以接納和正面的態度,支持患者早日接受治療,踏上康復的路途。

撰文:精神科專科醫生 潘錦珊

延伸閱讀:常吃炸雞雪糕患抑鬱症率高49%!推介15種食物減壓紓緩情緒

      ---

      相關文章:

      抑鬱症|如何察覺患病?無法做決定/反應慢也是徵兆 解構抑鬱症成因/症狀

      半數港人恐受輕度抑鬱/焦慮困擾 專家教用4款手機APP自救 1個月改善症狀

      4大飲食習慣大腦健康大不同!研究揭愛吃這類食物 中風抑鬱風險最高

      張敬軒親述曾患躁鬱症「連出門口都出唔到」 與抑鬱症有何分別?解構症狀/成因/支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