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甲亢/甲減?醫生揭3類人易患甲狀腺病 攝取1類營養助預防

更新時間:19:03 2025-05-27 HKT
發佈時間:19:03 2025-05-27 HKT

每年5月25日的一周被國際甲狀腺聯盟(TIF)定為「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周」,活動旨在提高全球對甲狀腺健康的關注,增進對甲狀腺疾病的認識,並強調其預防和治療的重要性。甲狀腺是人體內分泌系統中的重要器官,負責分泌甲狀腺激素,這些激素對調節新陳代謝、能量產生及多個生理功能十分重要。本文深入探討甲亢(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與甲減(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的分別、症狀、高危群組、治療及預防方法 。

甚麼是甲亢?有何常見症狀?

甲亢是指甲狀腺分泌過多的甲狀腺激素,導致全身新陳代謝加速,影響多個系統的功能,這一狀況會引發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一般主要症狀包括:

  • 睡眠質素下降:患者經常難以入睡,夜間醒來,影響日間的精力和情緒。
  • 心悸與心跳加速:即使在靜止狀態下,心跳也會加快,並伴隨出汗。
  • 情緒不穩定:患者常感焦慮、緊張,情緒容易波動。
  • 手震:手部顫抖是常見症狀,影響日常活動。
  • 體重下降:儘管食慾正常或增加,但體重卻持續下降,這是由於新陳代謝加速所致。

至於造成甲亢的常見原因,主要有以下3大方面,包括:

  • 格雷夫斯病:這是最常見引致甲亢原因之一,佔6至8成個案,常見於女性,年青人,有家族史人士。它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刺激甲狀腺,導致激素過量分泌;另外抗體亦有機會攻擊眼窩內組織,形成甲狀腺眼病
  • 毒性甲狀腺結節:部份甲狀腺結節會不受控地分泌甲狀腺激素,造成甲亢情況。
  • 甲狀腺炎:患者會因感染或藥物影響,令免疫系統攻擊並破壞甲狀腺組織,甲狀腺內的甲狀腺素溢出,有機會造成短暫甲亢情況。

如何治療甲亢?

  • 抗甲狀腺藥物:如甲硫咪唑或丙基硫氧嘧啶,能有效減少甲狀腺激素的分泌。
  • 放射性碘治療:通過口服放射性碘,破壞過度活躍的甲狀腺細胞。
  • 手術:對於某些患者,可能需要進行甲狀腺部分或全部切除。

甚麼是甲減?有何常見症狀?

甲減是指甲狀腺分泌不足的甲狀腺激素,導致新陳代謝減慢,影響身體的正常功能,一般主要症狀包括:

  • 皮膚乾燥:患者的皮膚通常變得粗糙,伴隨脫屑。
  • 持續疲倦:即使充分休息,仍感到疲倦無法恢復精力。
  • 情緒低落:憂鬱、焦慮等精神症狀常見。
  • 畏寒:對寒冷環境的耐受性降低,容易感到寒冷。
  • 體重上升:儘管飲食控制得當,體重仍可能持續上升,這與新陳代謝減緩有關。

而導致甲減的原因,有機會是患者曾經接受手術切除甲狀腺,令甲狀腺激素分泌受影響。另外,如患者曾接受放射治療,甲狀腺亦可能因此受損。此外,如患者本身患有橋本氏症等自體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統會攻擊自身的甲狀腺組織,導致慢性發炎。

要治療甲減,醫生一般會採用甲狀腺激素替代療法,如左甲狀腺素(Levothyroxine),為患者補充不足的甲狀腺激素。

甚麼人容易患甲狀腺病?

至於甚麼人容易患甲狀腺疾病,以下3類人患上甲狀腺疾病的風險相對較高:

  • 家族史患者:有甲狀腺疾病家族史的人群。
  • 女性: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特別是孕婦和產後女性。
  • 自體免疫病史:有其他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或紅斑狼瘡。

因此,日常應定期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測,特別是高危群組中的個體。同時要保持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碘和其他必需營養素。另外要避免減少接觸放射性物質,並注意自身的健康狀態。

對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及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的深入了解,對於臨床醫生進行精準診斷與治療至關重要。透過全面性的評估及個體化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確保患者獲得最佳的照護。隨著對甲狀腺健康的認識增強,期望能有更多人積極關注自身健康,及早預防與治療。

撰文: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 黃渭湘

延伸閱讀:不吃魚會有大頸泡?醫生拆解甲狀腺疾病3大飲食原則

---

相關文章:

一家四人喉痛聲沙 揭全患甲狀腺癌最小16歲 8症狀易忽略

49歲女星生腫瘤 3年後變癌症甲狀腺全切 小心頸痛5大症狀

31歲《學貓叫》網紅馮提莫患甲狀腺癌末期 捱夜聲沙高危?附5大症狀

吸入過多恐致甲狀腺癌 食碘鹽無用!推介薑蒜10種食物防輻射

名醫15年內4度患癌 愛吃3食物養成癌症體質 靠3大飲食原則成功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