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女子胃部血肉模糊大便變黑 醫生揭吃1食物易傷胃恐變胃癌
發佈時間:18:04 2022-11-18 HKT

胃潰瘍不一定會出現胃痛症狀。進食難消化或刺激性較強的食物,亦可能令胃部受傷出血。台灣一名女子早前發現大便變黑而求醫,照胃鏡時驚見胃部一片血肉模糊,且出血不止,惟她卻完全沒有感到痛楚。經醫生問診後,最終發現女子是因吃1種食物,才導致胃潰瘍。
吃1種食物致胃部出血不止
台灣胃腸肝膽科醫生錢政弘早前在節目《健康2.0》上表示,該名75歲的女子當時因排出黑色大便而前往急症室,照胃鏡時發現其出血量很大,且胃部一片血肉模糊,加上無法找到出血點,情況相當嚴重。及後醫生花了一段時間,終於發現一個大約0.5厘米大小的潰瘍處,雖然持續滲血,但該女子卻表示「完全沒感覺」。

其後醫生向該女子了解曾吃過甚麼食物,對方表示吃了麵線及近20顆炒花生。錢醫生指出,有時候吃堅果類等較硬的食物,最好多咀嚼幾下,以免刮傷胃部。
因喝1飲品胃潰瘍加劇
另外,錢政弘醫生曾在其facebook專頁引述另一宗個案指,一名40多歲男子因腹痛求醫,照胃鏡後發現共有5處大大小小的潰瘍和糜爛,並有曾出血的痕跡。看到患者胃部有這麼多傷口,錢醫生坦言感到相當驚訝。
錢醫生指,該男子個性開朗,沒服用藥物,平日飲食清淡,三餐正常,不吃甜食或零食,也不喝咖啡茶或果汁,檢查後也沒發現幽門桿菌。惟經追問後,發現他每天也會喝1種飲品。他說:「前陣子去大賣場買一箱可口可樂,的確每天晚上在家有喝一罐可樂!」
錢醫生指出,由於碳酸飲品加入了大量甜味劑去掩蓋酸的口感。他續稱,自己並非經常遇到因喝可樂而致胃潰瘍的患者,估計上述個案的男子或有其他原因引致胃潰瘍。但他指出,可以確定的是,喝可樂會令胃潰瘍情況變得更嚴重,認為該男子應該喝得太多了。
易致胃潰瘍的飲品
飲可樂導致胃潰瘍?錢醫生指出,酸性食物不是不能吃,不要過量就好。他表示,會建議有胃病或胃食道逆流的人避免喝檸檬汁、橙汁、吃橘子(柑)等,這是因為這些飲料比較「酸」。
根據分析,常見酸性飲品pH值(酸鹼值)如下,數值愈小,酸性愈高:
胃潰瘍5大成因
錢醫生指,胃潰瘍常見成因如下,包括由飲食及情緒引起:
延伸閱讀:消化性潰瘍常見症狀
據衞生署資料,消化性潰瘍是食道(食道潰瘍)、胃(胃潰瘍)和腸道上部(十二指腸潰瘍)的內層膜出現傷口。消化道有一層黏膜保護,以免受酸的侵蝕。如酸量增加或黏膜液減少,就會出現潰瘍,酸會侵蝕消化道的內壁,形成疼痛的傷口。病人可能會出現併發症,如消化道出血、阻塞或破裂。
消化性潰瘍患者最普遍的徵狀是腹痛,另也可能有以下症狀:
同場加映:胃癌胃潰瘍3大共同點
胃癌,與一般胃潰瘍的胃痛症狀有何共通點?台灣胃腸肝膽科醫生蘇銘堯曾表示,胃癌與胃潰瘍均有相似症狀,包括:胃痛、胃悶、胃脹。大部份胃癌患者於空腹或飢餓時,會出現腹痛情況,同時亦會因潰瘍與腫瘤的緣故,影響消化。
出現3症狀或屬中末期
蘇醫生指出,由於癌細胞生長速度較快,黏膜會較易受損,故此除了上腹痛,胃癌通常與上消化道出血症狀一同出現,包括:排出黑色糞便、吐血、莫名其妙的貧血等。若出現上述症狀,則須求醫。他續指,除了排出黑色糞便外,大部份胃癌患者營養吸收情況較差,導致體重下降若合併以上2種情況同時出現,則須進一步檢查,因恐怕已屬胃癌中末期。
肉類愈紅愈易致癌?
蘇醫生續指,胃癌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例如含硝酸鹽、亞硝酸鹽的食物致癌風險高。他解釋,為讓肉類保持鮮紅,生廠商會添加保鮮劑。不過,保鮮劑經過人體代謝後,很易產生致癌因子。
引致胃癌的高風險食物及因素,還有下面這些:
預防胃癌2大因素
蘇醫生指出,除了避開致癌食物外,唯一可減低患胃癌風險的就是,在臨床上根除幽門螺旋菌 。因為感染幽門螺旋菌,可引發胃潰瘍、慢性胃炎,長此下去,有機會演變為胃癌。故此,根除幽門桿菌可減低患胃癌的風險。
胃癌7大症狀
胃癌為本港第6大致命癌症。根據癌症網上資源中心資料,胃是消化系統中的一部分,會分泌胃酸幫助消化,並將大塊食物研磨成小塊,然後透過腸道蠕動將食物逐步轉入腸道繼續消化程序。當胃部細胞出現異變,發展成為惡性腫瘤,就是「胃癌」,但胃癌成因至今未有定論。
胃癌高危一族
根據癌症網上資源中心資料,有7類人患胃癌風險較高:
撰文:Jack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