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無藥可治!專家教做好護肝6件事 怎樣呼吸可按摩肝臟?

更新時間:15:05 2025-11-26 HKT
發佈時間:15:05 2025-11-26 HKT

在香港成年人患上非酒精性或代謝脂肪肝(以下簡稱脂肪肝)甚為普遍。資料顯示,成年人患上脂肪肝的比率達27至42%,尤以男士和40歲以上人士為主。大部份患者初期均沒有明顯徵狀。但經年累月會令肝功能減弱,患者會出現疲勞乏力、右上腹不適、食慾不振和消化不良等症狀。若情況持續惡化,更有機會惡化至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屆時患者會出現皮膚和眼白變黃(黃疸)、手掌發紅、皮膚有蜘蛛痣、腹部脹大及積水、皮膚瘙癢、容易出血及瘀傷等嚴重症狀。

脂肪肝無藥可治!專家教做好護肝6件事

肝臟位於人體腹腔右上位罝,橫隔膜之下,是體積最大的多功能器官,負責免疫解毒、新陳代謝、合成蛋白質、消化食物和儲備營養等功能。而中央肥胖、高血壓、高血糖,或血液中含高三酸甘油脂和低高密度脂蛋白的人士會較易患上脂肪肝。目前診斷脂肪肝主要靠影像檢查,包括超聲波、肝纖維掃描、電腦掃措描及磁力共振造影等。

【同場加映】脂肪肝成因+症狀+診斷方法

 

目前醫學界尚未有針對脂肪肝的標準藥物治療,主要從改善高風險情況,例如「三高」和控制體重,來控制脂肪肝情況。然而,即使是標準甚或較輕的人士亦有機會患上脂肪肝 。因此,時刻健康生活模式,如維持均衡飲食和定期進行運動,是較佳控制及減輕病情的一環。

以下6項護肝建議,有助肝臟休息及復元:

護肝貼士|1. 充足睡眠

夜間睡眠是肝臟修復的黃金時段,尤其在深睡期,身體分泌生長賀爾蒙,促進細胞修復與再生,同時膽固醇進行合成,為細胞膜與激素提供原料。若長期熬夜,肝臟無法完成修復,容易造成代謝失衡。按中醫觀點,子時和丑時(晚上11時至凌晨3時)是膽經和肝經的運行時段,古時以酒色生活為常,自然傷肝膽,與「夜瞓傷肝膽」的原理非常吻合。因此,筆者建議大家養成早睡習慣,保持6至8小時的充足睡眠。

護肝貼士|2. 適度斷食

適度斷食(如間歇性斷食)能啟動細胞自噬機制,清除受損蛋白質與毒素,減輕肝臟負擔,增加維修復元。研究顯示,12至16 小時的空腹可促進肝細胞更新,降低脂肪堆積風險。

護肝貼士|3. 低澱粉飲食

澱粉質與脂肪在肝臟的新陳代謝模式不同,糖份與澱粉質經腸臟吸收後,便隨血液進入肝臟,過量吸收會轉化為脂肪儲存,導致脂肪肝。而攝入的脂肪則主要流入淋巴循環,經淋巴系統調節後供應身體細胞組織。不少研究支持低澱粉和高脂肪飲食或生酮飲食能改善脂肪肝,其中一項由美國和芬蘭合作的研究發現,利用位置同位素核磁共振追蹤分析,發現生酮飲食逆轉能脂肪肝和胰島素阻抗。而一項綜合醫學研究亦發現生酮飲食能降低一些用作判別肝損壞的指數。大家在考慮進行生酮飲食前,亦應先諮詢專業人士。

護肝貼士|4. 避免「毒從口入」

解毒和排毒是肝臟的重要功能,但部份有害物質如化學劑、反式脂肪、病毒、酒精或部份藥物(如部份消炎藥、安非他命及他汀類藥物等)難以被完全清除,積聚後可能導致肝組織纖維化,日積月累下削弱肝功能及破壞新陳代謝。此外,經常進食過量亦會持續地加重肝臟負擔,未能讓肝臟自行維修復元。建議避免進食化學加工食品、過度煎炸食品、人工添加劑及非必要的藥物 。

護肝貼士|5. 適當運動

肝臟是血液儲存庫,調節身體血液運行。良好的肝臟血液系統是維護肝臟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環。一般而言,每日分段進行共30分鐘全身運動最為見效。由於肝臟位於橫隔膜下方,可以每10至20秒為一循環的深慢腹式呼吸,直接按摩肝臟,促進肝腸血液流動和營養吸收。若配合大幅度手部轉動和肩膀關節的動作,如八段錦第一式,更能促進淋巴循環。

護肝貼士|6. 避免不必要壓力

過度壓力會持續影響血管收縮和血液流動,影響正常肝臟新陳代謝。壓力往往源於主觀意念,在日常生活時,我們不妨放鬆心情。大家可進行一些呼吸及靜觀練習,例如參考常霖法師提倡的「靜系」和「心呼吸 」的方法,減少雜念與煩惱。

維持肝臟健康不能只靠單一行為,需要整體生活方式作出配合。透過充足睡眠、間歇性斷食、均衡飲食、壓力管理與規律運動,可讓肝臟得到休息、減輕負擔並維持良好循環,不僅能改善脂肪肝,更能提升個人整體健康。

撰文: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高級講師 朱賢文博士

延伸閱讀:10招消除脂肪肝防8大癌症!醫生大推1種茶逆轉病情 多吃這種蔬菜更降三高

---

相關文章:

逆轉脂肪肝最強飲食法出爐!研究揭肝臟脂肪4個月減24% 更控血糖/減腰圍

高血壓男早餐轉吃3大食物 3個月逆轉脂肪肝降血壓 營養師公開餐單

半年逆轉高血脂/高血壓 69歲婦養生餐單大公開 更改善脂肪肝大減12kg

如何預防糖尿病/脂肪肝?專家推介2款湯水護肝穩血糖 AI可測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