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易心肌梗塞/猝死 醫生揭5類人高危 怎樣保暖護心臟?

更新時間:11:05 2025-11-20 HKT
發佈時間:11:05 2025-11-20 HKT

天氣寒冷不僅需防範感冒,更應警惕潛在的心臟健康危機。有醫生講解,冬季的低溫天氣會引發心肌梗塞和猝死,其中更有5類人容易病發。他也提出6種方法在寒冷天氣時保暖,守護心臟健康。

冬季易心肌梗塞/猝死 醫生揭5類人高危

重症科醫生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撰文指,當氣溫驟降時人體會自動啟動應對機制,血管因低溫急速收縮,心臟為維持血壓穩定被迫加速且加強搏動,導致血壓攀升、心跳飆升,心肌耗氧量急遽增加。根據《European Heart Journal》發表的研究,瑞典北部針對28.3萬名冠心病患者的分析顯示,環境溫度每下降10°C,心肌梗塞發生風險便上升7%。英國研究亦證實氣溫越低,急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越顯著,每日平均溫度每降低1°C,心肌梗死累計風險會增加2.0%。因此,他表示若在低溫環境下合併下列狀況,將使心臟承受過度負荷,成為猝死危機的開端:

  • 高血壓控制不良
  • 冠心病合併三高問題
  • 抽煙、常熬夜
  • 具有家族心臟病史
  • 感冒或病毒感染加劇交感神經亢進,促使血管更容易痙攣

天氣轉冷如何影響心血管健康?

黃軒醫生表示,冬季真正致命的並非寒冷,而是寒冷環境觸發早已不堪負荷的心臟系統。單純受涼雖不直接等同心臟問題,但隨之引發的連鎖反應卻成為壓垮心臟的最後關鍵:

  1. 血管瞬間收縮:接觸冷空氣瞬間引發周邊血管收縮,導致血壓急遽上升。
  2. 病毒感染增加心臟壓力:感冒症狀代表身體正啟動免疫作戰,心臟運作負擔同步加劇。
  3. 冷空氣刺激交感神經:冷空氣促使腎上腺素分泌攀升,引發心跳加速。
  4. 冠狀動脈痙攣:原本存在血管硬化問題者,在冬季低溫下血管更容易產生極端收縮。
  5. 心肌需氧量暴增:供血不足引發心律紊亂,最終導致猝死。

冬季6大方法護心臟 3種衣物最保䁔

黃軒醫生指,冬季雖看似單純季節轉換,對人體卻是一場驟然的壓力測試。保暖工作並非僅因畏寒,低溫引爆原本已處臨界狀態的心臟系統。因此,他建議在天冷時,可透過以下6種方法助保護心臟:

 

如何保暖護心臟?

1. 起床前不要立刻下床

醒來後先暖身,再緩慢起身。

2. 外套不是最保暖

由於頸部、頭部與足部溫度流失最迅速,而頸巾、帽和襪是保暖核心。

3. 警惕感冒合併其他症狀

病毒侵襲合併寒冷環境形成致命組合,出現胸悶或心律不整需立即警覺。

4. 加強控制血壓

夜間少穿一件外套,可能導致次日發生無法挽回的意外。    

5. 避免低溫激烈運動

冬天早上跑步等同對心臟進行高壓測驗。

6. 調整洗澡順序

切勿先脫衣後開熱水,應預先啟動熱水待浴室升溫再進入。

解構心肌梗塞症狀/併發症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急性心肌梗塞普遍稱為「心臟病發」,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疾病,通常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血栓引起的。沒有血液供應的心肌就無法正常運作並開始壞死。

  • 典型症狀:心口痛和胸部不適,有時更會延伸到下顎和左臂;冒汗和呼吸困難。
  • 非典型症狀,如消化不良和頭暈。
  • 有時,心臟驟停亦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首發症狀。
  • 併發症:心肌壞死和功能失效,嚴重時會導致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心臟衰竭。壞死的心肌可導致心律不正或心臟結構破裂而造成的心包填塞、急性二尖瓣倒流或急性心室間膈缺損。所有這些情況都有即時生命危險及增加中風或其他器官衰竭的機會。
  • 長期影響:患者心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急性心肌梗塞的倖存者其患上慢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正和中風等的風險會增加。

資料來源:黃軒醫師 Dr. Ooi Hean醫管局

專家履歷:黃軒

台灣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專項是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

延伸閱讀:冬天天氣冷長者血管易出事!早上要賴床?做這6件事防中風心臟病

---

相關文章:

男子冬天一開窗即心肌梗塞險死 醫生揭4大風險因素全中 有8症狀速求醫

天氣轉冷易猝死 醫生教4招保暖 喝2飲品有效

冬天必飲7款暖身飲品 促進血液循環增免疫 熱牛奶加1物更保暖

冬天易中風心臟病發 這2個時間最危險!易頭暈是先兆?中醫揭出現9症狀速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