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清澈=健康?醫生揭4原因恐屬腎病徵兆 2種小便顏色最理想

更新時間:16:05 2025-11-07 HKT
發佈時間:16:05 2025-11-07 HKT

許多人以為喝水量越多,尿液顏色越透明就代表越健康。不過,有醫生指出,尿液經常過度透明未必是健康表徵,反而是腎臟發出的4大健康警示,甚至可能是腎病前兆。他又指,只有當尿液呈現2種顏色時,才真正代表腎臟功能運作正常。

尿液越透明越健康?恐引發7大健康問題

泌尿科醫生王士綱在個人Facebook專頁發文指,多數人普遍認為多喝水使尿液呈現透明狀就是健康指標,但實際上這個觀念僅部分正確。

王醫生指,尿液的顏色其實是人體代謝機能與腎臟運作狀態的重要訊號。當尿液色澤偏深時,通常反映水分攝取不足,導致體內啟動濃縮機制;但若長期維持完全透明,反而可能是喝水過量、腎臟超出負荷的警號。

當水分攝取量遠超過生理需求時,腎臟必須持續加速運作以排除多餘水分,長期將導致腎臟能量過度消耗,並可能引發下列健康問題:

  • 電解質失衡
  • 血液中鈉離子濃度過低,即低鈉血症。
  • 在嚴重情況下甚至可能出現頭暈、肌肉無力、噁心,或在極端情況下更可能引發抽搐與意識混亂。

透明尿4大常見原因 可能屬於患腎病

王士綱醫生指出,若長期出現透明尿液、頻尿或夜尿次數明顯增加,即每晚超過2次以上,可能反映身體水分調節機制失調或腎臟功能負荷加重,常見成因包括:

為何出現透明尿?

  1. 因過度喝水等原因導致的水中毒,對腎臟造成負擔。
  2. 使用利尿劑、或攝取含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飲品。
  3. 糖尿病:高血糖使尿液滲透壓升高,造成多尿。
  4. 慢性腎臟病早期:腎臟濃縮能力下降。

他表示,當體內水分代謝系統出現異,建議可採取下列改善措施,確切了解腎臟是否維持正常的過濾與代謝機能,從而實現早期發現異常、及時介入治療的目標,有效維護腎臟健康:

  • 接受腎功能檢查,例如檢測血中肌酸酐、尿蛋白。
  • 搭配進行血液電解質檢查,包含鈉、鉀、氯等。

尿液呈2大顏色 屬腎臟功能正常

王士綱醫生表示,理想的尿液顏色應呈現下列2種色澤,這代表體內水分與代謝機能處於平衡狀態,且腎臟正常濃縮與排泄廢物:

  1. 淡黃色
  2. 淺稻草色

他特別提醒,喝水量多不等於喝得健康,真正關鍵在於維持身體穩定的代謝機能,而非追求完全無色的尿液狀態。透過適量補充水分並定期觀察尿液顏色變化,正是監測腎臟健康最簡便且有效的方法。

腎病/腎衰竭10大初期症狀 小心小便變化!

據本港醫管局資料,當腎臟功能因某些原因長期受到嚴重傷害,其排泄體內新陳代謝廢物的功能受損,身體內的廢物會累積,且引發多種身體功能的問題,引發慢性腎衰竭。當到達末期腎功能衰竭階段,病人須透過透析(洗腎)或腎臟移植,才得以維持生命。初期的腎病及慢性腎衰竭徵狀並不明顯。常見症狀如下:

腎病/腎衰竭10大初期症狀:

  1. 小便帶血 / 茶色尿(血尿)
  2. 小便帶泡沫(蛋白尿)
  3. 小便混濁(尿感染)
  4. 小便赤痛、頻密
  5. 小便感困難、不暢順
  6. 小便排出小沙石
  7. 多尿、尿量減少、夜尿
  8. 腰腹疼痛
  9. 足踝或眼皮浮腫
  10. 血壓高

4類人患腎衰竭風險高 嚴重恐洗腎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當腎臟功能因某些原因長期受到嚴重傷害,其排泄體內新陳代謝廢物的功能受損,身體內的廢物會累積,且引發多種身體功能的問題,引發慢性腎衰竭。

當到達末期腎功能衰竭階段,病人須透過透析(洗腎)或腎臟移植,才得以維持生命。當中,患有下列疾病的病人有較高風險患上慢性腎衰竭:

  • 糖尿病
  • 腎小球腎炎,包括紅斑狼瘡腎炎
  • 高血壓
  • 先天性腎病及有腎病家族病歷

資料來源:泌尿科醫生王士綱醫管局

延伸閱讀:糖尿病/高血壓易致腎病 必吃9大護腎食物免洗腎 常吃3種魚更護血管

---

相關文章:

常吃5種菜恐提早洗腎?醫生推介8種護腎食物 排毒抗發炎

護腎忌吃太少肉?醫生拆解腎病飲食5大迷思 2類食物必須戒!

本港80萬人患腎病 醫生教煮2款護腎湯 改善腎功能免洗腎

專家教1分鐘護腎按摩術 預防腎衰竭/降血壓 腰圍4天瘦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