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健康」食物被列黑名單 心臟科醫生公開拒吃理由 常吃這乳酪易患癌?
發佈時間:11:11 2025-11-06 HKT
不少日常常吃的食物看似健康,但事實上可能暗藏健康風險?有心臟病科醫生指出,有5種「健康」食品其實暗藏健康風險,長期進食恐怕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引致其他健康問題,其中常吃1款乳酪可能增加患癌風險。
5大「健康」食物被列黑名單 心臟科醫生公開拒吃理由
據英媒《DailyMail》報道,心臟病科醫生Dr Sanjay Bhojraj指,許多人誤以為植物油、標榜「減肥」的食品或全脂食品是更健康的選擇,但這些產品未必真正有益,部分減肥產品甚至含有與消化障礙、心臟問題及癌症風險相關的合成添加劑。他列出以下5種食物雖看似健康,卻可能屬於超加工食品範疇的種類,這類產品不僅與原始天然形態相差甚遠,更額外添加了調味劑、防腐劑、乳化劑與甜味劑等,而非使用完整的天然食材。
5大「健康」食物恐傷身:
1. 種子油
經過精煉處理的菜籽油、大豆油與粟米油,在烹飪加熱過程中容易產生氧化反應,可能引發動脈與細胞組織的發炎現象,導致動脈管徑狹窄、血管斑塊破裂及血管壁結構弱化,而出現心肌梗塞、中風與動脈瘤等多種嚴重疾病。
Dr Sanjay Bhojraj以橄欖油、牛油果油和草飼牛酥油等更健康的油脂選項,替代經過多重加工的植物油。植物油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能取代飽和脂肪,有助降低壞膽固醇,從而有可能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此外,植物油中富含的Omega-6脂肪酸,不會明顯加劇體內發炎反應。有一項整合30組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指出,提高飲食中Omega-6脂肪酸的攝取量,對人體發炎指標並未產生明顯影響。
2. 低糖/無糖食品及飲品
所謂的「減肥」或「零糖」食品,通常會添加人工甜味劑,以去除真正糖分中的卡路里,同時保留產品的甜味。然而,這些人工甜味劑,例如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可能會擾亂身體的胰島素反應,並增加對糖的渴望。這類影響可能進一步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體重上升、胰島素抗性、第2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以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提高。2023年發表在《自然醫學》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人工甜味劑中的赤藻醣醇與心臟病發作、中風風險增加有關,並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機率。此外,《英國醫學雜誌》在2022年發表的研究顯示,攝取人工甜味劑心血管疾病的整體風險增加9%,中風風險更增加18%,尤其在高攝取量的群體中更為明顯。
對此,Dr Sanjay Bhojraj建議,可選擇水果、棗或生蜂蜜等天然甜味劑作為替代。
3. 風味乳酪
儘管風味乳酪常被標榜為健康食品,但實際上它們的含糖量往往比甜品更高。 一份典型的150克風味乳酪,可能含有15至25克的糖,這相當於約4至6茶匙的糖量。在某些情況下,低脂乳酪甚至會添加更多的糖,以彌補去除脂肪後所損失的風味和口感。此外,乳酪中還常含有乳化劑,食品添加劑例如黃原膠和大豆卵磷脂,被用來將各種成分結合在一起,使食品呈現光滑的質地。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這類添加劑會對腸道微生物群造成嚴重破壞,導致脹氣、腹脹、腸道變化,以及與癌症相關的發炎,這種慢性發炎最終可能導致大腸癌。
Dr. Sanjay Bhojraj建議,應選擇正宗或原味的希臘乳酪(不含乳化劑),並在上面添加漿果和肉桂食用。
4. 蛋白棒
蛋白棒通常由種子油和糖漿製成,這類成分可能導致腹脹和消化問題。根據食品安全組織Safefood在2019年的一項調查,愛爾蘭市場上銷售的許多標榜「高蛋白」的能量棒,實際上屬於高度加工食品。調查更發現,近40%的能量棒以朱古力作為主要成分,且許多產品含有高含量的飽和脂肪、鹽或添加糖。該報告進一步指出,目前沒有確鑿證據顯示,健康人群可以透過攝取這類能量棒來獲得超出建議水平的蛋白質益處。
此外,調查報告建議消費者對包裝上的「健康食品」宣傳應持懷疑態度,並仔細閱讀成分標籤。Dr Sanjay Bhojraj推薦食用天然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例如堅果或烚蛋。
5. 蔬菜脆片
這類產品通常與傳統薯片一樣,是使用經過精煉的種子油高溫油炸製成。建議可以在家中自行烤製番薯片或鷹嘴豆,同樣能享受酥脆口感,卻更為健康營養。
資料來源:《DailyMail》
延伸閱讀:營養師推介18種最健康蔬菜 第1名不是西蘭花/羽衣甘藍 防6大癌症應吃哪種?
---
相關文章:
長壽飲食|超市必買6大長壽食物 護心/防癌/增免疫力 這款零食也上榜?
糖尿病人可以吃6類食物!逆轉病情不用戒澱粉 水果可以吃這9種
比地中海飲食更健康 最新研究證1種飲食法 降血糖/防腦退化更有效!
醫生推介13種超級食物 抗氧化/護心血管/抗衰老 功效不輸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