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拆解9大癌症徵兆 2部位常疼痛 胰臟癌風險高28倍

更新時間:16:05 2025-11-02 HKT
發佈時間:16:05 2025-11-02 HKT

許多人往往確診癌症就已進入晚期階段,究竟該如何及早發現?有醫生指出,若發現身體出現9大症狀,極可能是癌症早期徵兆,例如2部位經常感到疼痛 ,罹患胰臟癌的風險將高出28倍,建議盡快求醫。

癌症徵兆|2部位常疼痛 胰臟癌風險高28倍

重症科醫生黃軒近日在個人Facebook專頁分享指,醫學上癌症的形成通常是「累積性傷害」所導致的結果,從基因突變、慢性發炎到免疫系統失衡,每個階段其實都可能出現相應的徵兆,只是容易忽略這些信。他特別整理出9項身體發出的重要信號,應多加留意這些可能是癌症早期的警號:

 

 

癌症徵兆|1.長期疲倦

連續假期間即使睡滿十小時,仍持續感到全身乏力,這可能並非單純因熬夜所引起的後果。有研究顯示,長期疲勞與免疫系統中T細胞功能下降具有關聯性,當人體抗癌能力抗癌能力被削弱,潛藏的癌細胞就可能開始擴張。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Journals》研究指出,一項針對美國老年族群進行的病例對照研究更發現,長期受慢性疲勞困擾的患者,其罹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機率比對照組高出29%。

癌症徵兆|2.咳嗽兩周不癒

持續性乾咳、咳中帶血或胸悶現象,是肺癌患者最常見的初期症狀之一。其中若出現明顯咳血症狀,在肺腺癌患者中尤其常見。

癌症徵兆|3.消化不良、長期胃灼熱

經常將不適感歸咎於進食速度過快,卻可能因此忽略胃部早期癌變所發出的警示信號。《Gastroenterology》發表的研究明確指出,長期患有胃酸倒流問題的患者,其發展為食道腺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6.3倍。

癌症徵兆|4.腹脹不退,尤其為女性

當出現腹部脹大、飽足感降低、食量減少,感覺吃一點就飽,及腹部持續鼓脹的現象,特別是頻繁發生且難以緩解時,便應提高警覺。研究指出,早期卵巢癌常伴隨腹部尺寸增加、持續脹氣、飽足感下降等症狀,這些多與卵巢癌液體積聚有關。若相關症狀持續超過兩周,建議應盡快就醫接受超聲波檢查。

癌症徵兆|5.夜間腹痛、腰背疼痛

在慢性胰臟炎患者群體中,於發病初期,即診斷後第3年內罹患胰臟癌的風險約為28倍,特別是晚上反覆出現悶痛、且平躺時疼痛加劇的狀況,屬於典型警號,應盡早就醫檢查。

癌症徵兆|6.口腔潰瘍反覆發作

同時有喝酒與吸煙的人,其口腔癌發生率約為5.37倍。即使僅喝酒而不吸煙,只有單純飲酒,罹患口腔癌與咽喉癌的風險仍比常人高出32%。若口腔潰瘍同一位置3周不癒合,需特別留意是否為口腔癌或舌癌的可能性。

癌症徵兆|7.便血、大便變細

在50歲以下大腸癌病例中,便血症狀與排便習慣改變常是癌症未被及時診斷的重要警號。《JAMA Network》發表的研究指出,便血合併排便習慣改變為大腸癌早期指標,建議45歲以上民眾應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篩檢。

癌症徵兆|8.不明原因的發燒

白血病與淋巴瘤常以持續性低度發燒為信號,在血液惡性腫瘤患者中,發燒極常見的臨床表現,因異常增生的免疫細胞會持續活化體溫調節中樞。若反覆發燒逾10日,應立即接受血液檢查觀測血球數與CRP指數。

癌症徵兆|9.尿液帶血卻無痛感

膀胱癌最隱蔽且危險的特徵在於其無痛性血尿,當出現肉眼可見的血尿時,罹患膀胱癌等泌尿腫瘤的機率將增加14-20%;即便為非肉眼可見的顯微血尿,癌症發生率仍提升約3.3%。相較不吸煙者,常吸煙的人罹患膀胱癌風險高出2-4倍。有專家提醒,無痛性血尿有九成機率與泌尿系統腫瘤相關,一旦發現必須立即至泌尿科進行詳細檢查。

10招有助防癌 可多吃這類蔬果

黃軒醫生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有75%的癌症病例與個人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包括吸煙、熬夜、長期熬夜、缺乏運動、體重過重、經常攝取油炸食品及過量喝酒,都會成為加速體內細胞病變的催化因素。他也曾提出,透過遵從以下10個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降低罹癌風險:

防癌習慣|1. 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

  • 富含膳食纖維,有助腸道健康,促進有益菌群的生長,降低大腸癌風險。建議每天至少攝取5份不同種類的蔬菜和水果,並選擇全穀類如糙米、燕麥等。
  • 蔬果富含維他命C、維他命E、多酚類、胡蘿蔔素等抗氧化劑和植化素,有助中和自由基,減少細胞損傷。推薦可以多吃西蘭花、菠菜、莓果類、番茄等。

防癌習慣|2. 減少加工肉類與紅肉的攝取

  • 每周加工肉類攝取量應低於50g;紅肉攝取量不超過500g,並應以蒸、煮方式取代燒烤和煎炸。

防癌習慣|3. 限制糖和高熱量食品

  • 避免含糖飲料和甜點,選擇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如全穀類和豆類。
  • 控制進食份量,注意總熱量攝入。

防癌習慣|4. 增加健康脂肪的攝取

  • 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包括深海魚(例如三文魚)、亞麻籽、核桃等,具有抗炎作用,有助降低某些癌症風險。
  • 避免反式脂肪,減少吃油炸食品和含人造奶油的產品。

防癌習慣|5. 規律飲食

  • 定時進餐,避免夜間進食。

防癌習慣|6. 避免過量飲酒

  • 酒精被列為1類致癌物,與口腔癌、食道癌、乳癌等多種癌症相關。建議女性每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杯,男性不超過2杯。

防癌習慣|7. 多喝水

  • 多喝水有助於促進代謝,降低泌尿道癌症的風險。建議每日飲用2-3L水,避免含糖飲料。

防癌習慣|8. 增加益生菌和發酵食品的攝取

  • 乳酪、味噌、泡菜等發酵食物有利維持優質的腸道菌群,提高免疫力,減低患癌風險。

防癌習慣|9. 飲食低鈉

高鹽飲食會損害胃黏膜,增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胃癌風險,建議每日攝取不多於5g鹽。

防癌習慣|10. 維持健康體重

  • 肥胖與乳腺癌、結腸癌、腎癌等多種癌症密切相關,建議透過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將BMI維持在18.5-24之間。

專家履歷:黃軒

台灣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專項是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

資料來源:重症科醫生黃軒

延伸閱讀:癌症專家公開防癌必吃9大食物 1類蔬菜功效強 這樣吃防3種癌

---

相關文章:

港大研「癌症超級數據庫」破解免疫治療關鍵蛋白 癌症治癒率有望增逾4成

喝1種飲品防6大癌症 醫生揭骨折風險降31% 如何飲用防糖尿病?

癌症名醫大推5款防癌湯水 必加8款平價食材 增免疫力/降膽固醇

防癌必吃3類甜點 吃這種防5大癌症 患癌風險降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