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再婚未滿2年喪偶 常情緒失控憂抑鬱症復發 靠2種治療方法控病情
發佈時間:12:34 2025-10-17 HKT

人生旅途難免遭遇低谷與困境,有人選擇向親友傾訴心聲,有人習慣獨自承受壓力。本港一名單親媽媽在再婚未滿兩年之際,因丈夫罹患肝癌末期不幸離世,情緒幾近崩潰,深恐抑鬱症再度復發。在專業協助下,她透過2種治療方式成功穩定病情,其中一種療法為求助者在「情緒之後、用藥之前」提供關鍵的情緒疏導通道,有效幫助他們平息內心洶湧的思緒浪潮。
單親媽再婚未滿2年不幸喪偶 常情緒失控憂抑鬱症復發
從事家務助理的Amy(化名)是位獨力撫養兩名子女的單親媽媽,她分享在2017年時經朋友介紹結識內地男子並相戀,於2018年展開第二段婚姻。未料第二任丈夫在新冠疫情期間確診末期肝癌,雙方因封關及隔離措施分隔兩地。當Amy歷經艱難赴內地探視返港後,隨即接獲丈夫不敵病魔離世的噩耗,令她情緒瞬間崩潰。此後她出現情緒失控與頻繁哭泣,內心持續充滿焦慮,意識到自身情緒狀態異常的她,唯恐原有抑鬱症再度復發,等不及下次精神科覆診,便立即向香港催眠輔導中心創辦人暨催眠治療師林雲峯(Tim Sir)尋求專業協助。
靠2種治療方法控病情 走出喪夫之痛
Tim Sir耐心聽Amy的分享,逐步引導她表達真實情感,並為她進行催眠治療。在經歷3次催眠治療後,她找到情緒抒發的出口,從原本的崩潰狀態轉為能有序表達情感,情緒漸趨穩定。然而,Amy屬於個案較為嚴重,仍需持續接受精神科專科醫師的診療,配合精神科藥物治療,使抑鬱症病情再次受到控制。如今每年生日,Amy都會紀念伴侶,又會隨身攜帶伴侶的照片,每當掛念他時會對住相片向他傾訴。這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讓她在孤獨的時刻感受到他的陪伴。
甚麼是催眠治療?有何功效?
Tim Sir表示,催眠治療並非神秘玄學,而是一種經實證有效的心理治療工具。透過引導當事人進入放鬆狀態,輔以對話技巧,可以釐清被情緒掩蓋的潛在壓力來源,從而幫助患者重新理解困境,找回內在力量。他特別補充,若求助者已出現幻覺、幻聽等精神病症狀,務必同步尋求精神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的專業介入,接受治療。
延誤精神科治療會帶來甚麼影響?
根據香港醫管局最新的精神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資料,對於緊急個案,目標是在一週內處理;而半緊急新症的中位數輪候時間約2至4周內處理;穩定的個案中位數輪候時間約為20周至70周,最長則可達80至100周,接近兩年。精神科專科醫生葉沛霖指出,除輪候期過長外,部分患者因社會標籤與誤解、對疾病認知不足,或誤認精神問題可自行化解而抗拒就醫。此類延誤就診現象可能導致病情持續惡化,不僅增加治療難度,更會延伸影響患者的工作表現:
- 專注力衰退與失誤頻生,致使上司產生負面評價,後續職場改變更加困難。
- 影響患者的社交能力,長期缺乏互動將更難重建人際關係。
- 心理層面上,患者可能會感到灰心、失望和無望。
- 若患者轉以飲酒抒壓、自行購用安眠藥或不當用藥等不健康方式因應,更可能引發藥物依賴與戒斷問題。
精神健康問題只能靠服藥治療?
葉沛霖醫生表示,由於精神健康問題的成因涵蓋生理、心理與環境等多重因素,治療必須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雖然精神科醫生與心理學家分屬不同專業領域,但臨床上經常協作為患者提供適切及全面的治療。主要治療方案包括:
-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根據診斷結果處方,旨在改善及穩定症狀
- 心理與行為治療:通過調整思維和行為,或改善與家人的溝通及互動等改善病情。
- 結構性心理治療:例如家庭治療、處理創傷壓力、童年創傷、性格因素等,精神科醫生亦會轉介至心理學家共同跟進。
推介I人/E人情緒自療法 運動/冥想也有效?
當身邊人出現負面情緒時,應避免僅以看開點簡單帶過。資深輔導員及社工陳健偉博士建議,此時需要以同理心陪伴,保持不批判、不責備的態度,同時留意對方是否出現有自殺風險。針對不同性格特質,可採取相應的調適策略:
- 「E人」(外向型):宜用運動釋放壓力
- 「I人」(內向型):則可透過冥想或正念練習,靜觀內心,重拾平衡。
若長期忽略情緒問題,隨時可能引發更嚴重危機,例如藥物濫用、酗酒,甚至自傷行為。心理專家強調,一旦出現持續性情緒困擾,務必及早就專業協助,防止狀況持續惡化
延伸閱讀:常吃炸雞雪糕患抑鬱症率高49%!推介15種食物減壓紓緩情緒
---
相關文章:
健康PRO|職場壓力大恐致抑鬱症/冠心病 醫生教呼吸法紓緩 如何自測過勞症狀?
微笑抑鬱症|表現開朗「氣氛組」內心卻隱藏痛苦 精神科醫生列8大徵兆測風險
如何分辨情緒低落/抑鬱症?陪伴者忌說2句話 精神科醫生拆解治療/預防方法
30多歲女嚴重抑鬱出現7重人格 精神科醫生陪伴10年耐心整合:如一命換一命|醫生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