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護士父子照顧病人40年 入職須具4大特質 父親退休後兒子最不捨一件事
發佈時間:17:50 2025-10-14 HKT

在葵涌醫院精神科,有一對並肩照護心靈的父子兵。病房經理鄧振球(鄧Sir)入行近40年,兒子鄧宇軒(Jerry)受其薰陶成為「同門師弟」。鄧Sir在接受醫管局訪問時,更分享成為精神科護士必須具備四大特質。而Jerry對於父親退休在即,亦坦言最不捨一件事。
精神科護士父子照護病人40年 入職須具4大特質
據醫院管理局在Facebook分享指,葵涌醫院精神科註冊護士鄧宇軒(Jerry)與該院病房經理鄧振球(鄧Sir)是一對父子,更是相隔34年的「同門師兄弟」,兩人的職業生涯皆從葵涌醫院精神科起步。鄧Sir在1985年成為精神科護士,其子Jerry則在2019年加入同一單位。
Jerry憶述與父親在職場的初次相遇時表示:「當時我正參加新入職員工活動去巡病房,去到爸爸工作的病房時,我心知不能叫『爸爸』,要稱呼他『鄧Sir』,那是我們第一次穿制服在工作地方見面。」
鄧Sir過去近40年一直堅守崗位,並指出精神科護士與普通科護士的職責有所不同:「多數病人是因為身體的病症與痛症入院,服用藥物及接受治療後,成效比較快達致;但精神科病人是內在出現問題,護士需要長時間與他們傾談,深入了解導致他們患病的原因,例如家庭、環境問題等,才能幫他們慢慢康復。」鄧Sir更提到入職精神科護士須兼具以下特質:
- 有成熟及體諒別人的性格;
- 願意面對問題;
- 有解決問題和照顧病人的能力;
- 保持包容
Jerry表示爸爸提及的上述專業特質,正是多年來父親在他心中始終如一的形象。「我爸爸是很溫柔、充滿責任感的人,常為他人設想。記得他收夜後都專誠陪爺爺嫲嫲飲早茶,放假接媽媽下班,又接送我及弟弟往返學校,時刻為家人付出。工作方面他下班後會繼續收發電郵、安排值班、隨時支援同事,人放工但心留在病房。」
父愛藏於行動 兒子為父自豪
對於父親同時身兼同科系前輩的雙重身份,Jerry表示父親始終支持他投身護士行業:「由我讀書開始,爸爸已經幫我分析行業前景,會用經驗與我交流。雖然他從不是硬教型爸爸,記得我註冊護士的面試當天,他直接護送我到面試大樓,如同直升機家長,可能他擔心我失準,錯失工作機會。」
至於有沒有對父親的雙重身份感壓力,Jerry坦言:「有壓力但不大,多數是同事問『你是鄧Sir的兒子嗎』打開話題,然後接著說:『你爸爸好好㗎』,我每次聽到都感到自豪。爸爸是精神科的前輩,資深而不自誇,我覺得他叻得低調,超型!」
父親退休後兒子最不捨這件事
值得一提的是,Jerry的母親、鄧太同樣是葵涌醫院精神科護士,而Jerry的弟弟也在九龍醫院擔任精神科護士,可謂「一門四傑」。隨著今年鄧Sir光榮退休,Jerry將繼續在同一科室服務,延續父親數十年來秉持的專業精神與處世態度。當被問及父親退休後是否讓他在工作時感到鬆一口氣,Jerry真誠回應:「哈哈怎會呢,我感到非常不捨。以前時間配合的話,會相約下班後一起行去車站,想到之後只有自己很不習慣。不過爸爸努力了近40年,他值得好好休息!」
延伸閱讀:吃香蕉三文魚可減壓抗焦慮?營養師推介10種食物 改善情緒又護腦
---
相關文章:
健康PRO|職場壓力大恐致抑鬱症/冠心病 醫生教呼吸法紓緩 如何自測過勞症狀?
焦慮症妻10年不敢下床 夫辭職照顧 精神科醫生天天家訪 終踏出家門|醫生專訪
醫生失眠35年 靠1招3分鐘入睡睡天光!90%人因這件事長期失眠?
工作壓力大常氣喘肚痛 20多歲女確診焦慮症 專家解構22種症狀 教3招與「阿焦」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