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腎忌吃太少肉?醫生拆解腎病飲食5大迷思 2類食物必須戒!
發佈時間:11:45 2025-10-16 HKT

【腎病飲食】對於慢性腎病患者,調整飲食對保護腎功能非常關鍵,但一絲鬆懈都不能有嗎?有醫生表示,人們過往對腎病飲食有很多錯誤理解和迷思,只要正確選擇食物,患者也可以像健康人士一樣享受美食,甚至可以借助護腎食療逆轉病情。
護腎忌吃太少肉?醫生拆解腎病飲食5大迷思
根據日媒《東洋経済オンライン》報道,日本東北大學名譽教授、腎臟科醫生上月正博提倡「腎臟復健」療法,認為腎病並非無法治癒的,通過食療等方法保護腎臟,就能夠穩定地減緩病情進展,甚至逆轉腎病病情。
上月醫生指,人們如今對腎病的認知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過去的「常識」現在看來已不再正確。例如以往人們認為腎功能差者應多休息,不要運動,但現在醫學建議患者應適度運動。在飲食方面也有很多迷思,包括各項嚴格的飲食限制。他提出了5項大家應該重新認識的腎病飲食新常識,只要一些簡單調整,慢性腎病患者也可有擁有與正常人幾乎相同的飲食,享受美味食物。
腎病飲食|1. 腎病患者食慾下降最危險
錯誤的舊有認知:腎病患者必須忍受嚴格的飲食限制
針對腎功能衰退,醫生和營養師會提出不同飲食限制,但患者如果過分嚴格實行這些限制,甚致導致食慾下降、體重減輕,是最危險的行為。減少總攝取量是大忌,患者應該確保一日三餐「吃得健康」。
尤其對於70歲以上的長者而言,減少食物攝取是加速疾病發展和老化的第一步。尤其是蛋白質等營養素變得匱乏時,身體會試圖透過分解自身肌肉來彌補不足,導致肌肉質量迅速下降,甚至會在短時間內出現肌少症和虛弱症。
另外,如果由於營養不良而加劇肌肉不斷分解成蛋白質,情況形同攝取大量蛋白質,最終導致腎功能進一步受損。
上月醫生建議,與其一直過分忍耐限制自己,不如以更輕鬆的心態對待日常飲食,稍微隨意一點也沒問題,養成「這個可以吃,那個也可以吃」的正向飲食習慣。只遵循必要的重點,這樣更容易成功。
腎病飲食|2. 避免過量限鹽限糖
錯誤的舊有認知:腎病患者要格外小心鹽和糖的攝取量
如果嚴格遵循營養建議,限制鹽糖的攝取克數,每日的飲食會變得非常清淡,反而容易令人沒有食慾,導致整體食量減少,可見過度在意限制其實弊大於利。
其實,只要戒掉味噌湯和醃製食物,就能顯著減少鹽的攝取;同理,只要戒掉含糖飲品,就能大幅減少糖分攝取。嘗試「只戒掉1、2樣食物,然後像正常人一樣飲食」,進行限鹽和限糖就會容易得多。
相關文章:醫生盤點10大超加工食物超傷腎 「健康」低糖飲品1原因上榜 如何護腎防腎病?
腎病飲食|3. 蛋白質可正常多吃
錯誤的舊有認知:腎病患者應該減少蛋白質攝取
由於蛋白質代謝產生的廢物會對腎臟造成負擔,營養指南通常建議減少蛋白質攝取。然而,如果過度減少攝取,導致身體缺乏蛋白質,就會造成上述的肌少症問題。尤其對於長者而言,其危險性遠大於攝取過多蛋白質對腎臟帶來負擔的風險。
正確的做法是盡可能吃到達至攝取上限,不要有「減少攝取」的想法,而是要「每餐都攝取蛋白質」。具體能吃多少要根據慢性腎病的階段而有所不同,但最好在可以攝取的份量內盡可能多吃。抱持這樣的想法,就能夠以正面的心態對待蛋白質食物。
腎病飲食|4. 腎臟不好也能正常吃肉
錯誤的舊有認知:腎病患者不應該吃肉
由於肉類富含蛋白質,因此常被建議要盡量避免食用,對於肉食愛好者來說是非常難受。不過,只要懂得用低蛋白食物取代一般米飯作為主食,一樣可以正常吃肉。米含有相當豐富的蛋白質,但市面上有一些「即食飯」,其蛋白質含量幾乎為零。換句話說,只要這種主食,蛋白質的限額就可以留給肉食,好好運用這技巧更可以大大豐富飲食種類,有利改善食慾及營養素攝取。
腎病飲食|5. 盡量避免食品添加劑,防止磷超標
錯誤的舊有認知:對減少飲食磷攝取沒有認知
最近的研究表明,經常食用高磷食物會導致腎功能迅速下降。磷存在於各種各樣的食物中,尤其是加工食品,當中的食品添加劑中含有的「無機磷」被人體吸收率很高,因此特別要避免。
含磷較多的加工食品包括香腸、火腿、煙肉、魚漿製品、杯麵、零食點心等,為了防止腎臟功能進一步衰退,建議重點減少吃加工食品和當中的食品添加物。
腎病/腎衰竭初期症狀 留意小便變化
據本港醫管局資料指,腎臟主要功能包括排泄經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協調體內水分、電解物、酸鹼度、血壓等,製造紅血球激素,以及協助製造維他命D。當腎臟功能因某些原因長期受到嚴重傷害,體內廢物累積,引發多種身體功能的問題,有機會演變為慢性腎衰竭。
不過,初期的腎病及慢性腎衰竭徵狀並不明顯,較常出現的症狀如下:
- 小便帶血 / 茶色尿(血尿)
- 小便帶泡沫(蛋白尿)
- 小便混濁(尿感染)
- 小便赤痛、頻密
- 小便感困難、不暢順
- 小便排出小沙石
- 多尿、尿量減少、夜尿
- 腰腹疼痛
- 足踝或眼皮浮腫
- 血壓高
腎衰竭4大高危人士 嚴重恐洗腎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當腎臟功能因某些原因長期受到嚴重傷害,其排泄體內新陳代謝廢物的功能受損,身體內的廢物會累積,且引發多種身體功能的問題,引發慢性腎衰竭。
當到達末期腎功能衰竭階段,病人須透過透析(洗腎)或腎臟移植,才得以維持生命。當中,患有下列疾病的病人有較高風險患上慢性腎衰竭:
- 糖尿病
- 腎小球腎炎,包括紅斑狼瘡腎炎
- 高血壓
- 先天性腎病及有腎病家族病歷
延伸閱讀:中醫師靠飲湯逆轉腎病 公開護腎湯水食譜排毒 每周飲1次就有效
---
相關文章:
全球逾6億人患腎病 專家教護腎12招免洗腎 水果這樣吃更有效
感口渴已經嚴重缺水?醫生揭10大傷腎飲水習慣 4種情況大量飲水超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