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年輕化難預防?醫生教自測3大先兆 必做1運動8周降血壓

更新時間:16:40 2025-10-09 HKT
發佈時間:16:40 2025-10-09 HKT

高血壓近年呈現年輕化趨勢!有研究發現,內地44歲以下的高血壓病例近年急劇增加,有醫生分享如何及早辨識高血壓的3大先兆,又建議日常多進行一項運動,持續八周即有助降血壓。

內地44歲以下高血壓個案增 18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達31.6%

據內媒《人民日報健康時報》引述一項最新研究指,內地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正持續攀升,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18歲及以上成年人的高血壓患病率已達31.6%,與2012年至2015年相比,增加8.4%。相關研究於今年8月發表在《MED》

透過對不同群體進行分析後發現,男性、農村居民,以及18至44歲的年輕族群,其高血壓患病率的增長速度尤為明顯,不同群體的患病率如下:

  • 18至24歲人群的患病率從4.0%上升至7.7%;
  • 25至34歲人群從6.1%升至13.8%;
  • 35至44歲人群則從15.0%攀升至24.7%。

研究還顯示,高血壓的知曉率僅為43.3%,治療率為38.7%,而控制率更是低至12.9%。這意味著有超過一半的高血壓患者完全未發現自身血壓超標,更談不上進行有效控制。

8類人群最易患高血壓 這類人發病風險增1.28倍

武漢協和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生周子提醒,以下八類人群最易上患高血壓:

  1. 有家族史的人:父若父母患有高血壓,子女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會明顯增高。若雙親皆患有高血壓,子女發病機率可達40%以上。
  2. 吃飯太鹹的人:攝取過多鹽分,飲食口味偏重,會導致血壓上升。
  3. 體重超重的人:體重增加是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子,特別是腹部肥胖者更容易患上高血壓。研究顯示,超重與肥胖族群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是正常體重者的1.16至1.28倍。
  4. 不愛運動的人:長期缺乏運動或習慣久坐,可能導致血管功能下降,從而增加罹患高血壓的風險。
  5. 長期壓力大的人:工作生活節奏緊張、思想壓力大、情緒激動與焦慮,會使人體神經系統與激素水平調節異常,導致心跳加速、血管緊張度增加,成為引發血壓升高的另一常見因素。
  6. 睡覺打鼻鼾的人:此情況常見於肥胖或患有上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典型症狀為打鼻鼾及呼吸停頓。由於缺氧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從而使血壓上升,這類患者往往表現為夜間血壓升高。
  7. 經常熬夜的人:熬夜和失眠會打亂人體生物鐘,影響血壓晝夜節律的正常調節。
  8. 長期抽煙喝酒的人:長期喝酒會導致動脈硬化與血壓持續升高;而煙草內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會損傷血管,並引發動脈粥樣硬化與高血壓。

相關文章:不吃藥5招逆轉高血壓 醫生推薦煮食必用1類調味料 如何量血壓最準確?

自測高血壓3大先兆 容易疲倦也中招

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首席專家呂樹錚表示,高血壓在發病初期通常症狀不明顯,但若出現以下3種先兆,則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號:

1. 睡醒時頭疼、頭暈

疼痛部位多出現在後腦勺,而頭暈感常在蹲下後站起時尤為明顯。特別是勞累後出現的頭痛與頭暈,務必提高警覺。

2. 肢體麻木

常見手指、腳趾麻木,或皮膚出現如螞行感,並伴隨手指活動不靈活。

3. 容易疲倦

血壓升高會影響心臟功能,導致身體各組織器官供氧不足,從而引發疲勞感。

他還指出,這些症狀的出現大多是由於動脈血管硬化、血管收縮,致使大腦、肢體或肌肉的血液供應不足所引起。若同時出現多種相關症狀,便應高度懷疑是否為血壓升高所致。

6大習慣有助穩血壓 堅持做1運動8周即見效

報道又指出,除了少吃鹽、多運動、睡好覺,生活中堅持以下6個習慣也能穩定血壓:

甚麼方法有助降血壓?

降血壓|1.多起身活動

2025年刊登於《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urnals》一項研究顯示,增加坐姿與站姿的轉換頻率,例如起身接水、伸展身體,比單純減少久坐時間更能有效降低血壓。

降血壓|2.做伸展運動

2021年《Human Kinetics Journals》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對於高血壓第一期或血壓正常偏高的人群而言,進行為期八周的伸展運動,其降壓效果優於快步走。

雖然有氧運動是被推薦的降血壓運動方式,但既往研究也證實,伸展能降低動脈僵硬程度、改善血流狀況,並增加副交感神經系統活性,從而達到降壓效果。當肌肉被伸展時,血管同樣會受到拉伸。

降血壓|3.飲食多樣化

2024年發表在《Hypertension Research》一項研究發現,對中國成年人而言,飲食多樣化程度越高,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就越低。其中,日常飲食多樣化程度較高者,與多樣化程度較低者相比,新發高血壓的風險降低了36%。

降血壓|4.每天喝夠8杯水

2024年刊登於《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的一項研究指出,每日飲用約6至8杯,每杯約240毫升水的人,相較於每日飲用不超過1杯者,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明顯降低許多。

降血壓|5.多吃全穀物

2025年《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與全穀物攝取量最低的人群相比,攝取量最高者患上高血壓的風險降低了26%。

常見的全穀物包括,糙米、全麥、燕麥、蕎麥、粟米、小米等。這些食物保留了豐富的營養成分,對健康極為有益。

降血壓|6.常吃高鉀的蔬果

低鈉高鉀的飲食模式是預防高血壓的重要措施之一,最安全有效的補鉀方式為食療,亦即多攝取富含鉀質的食物,特別是各種水果與蔬菜。含鉀豐富的水果包括,香蕉、士多啤梨、柑橘、提子、柚子、西瓜、奇異果等。含鉀質的蔬菜則有,菠菜、山藥、毛豆、莧菜、大蔥等。

甚麼是高血壓?高血壓可致腎功能衰退?

根據香港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本港15至84歲非住院人口之中,有29.5%患有高血壓;15至84歲人口平均每日進食的鹽分達8.4g,是世衞建議的每日食鹽總攝入量的168%。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如果血壓上升並持續處於高水平,可能會引致中風、冠心病、心臟衰竭、慢性腎病嚴重的健康問題,甚至導致早逝。

  • 成年人收縮壓持續處於140mmHg或以上,或舒張壓持續處於90mmHg,便是患上高血壓。
  • 若收縮壓處於120至139mmHg之間,或舒張壓處於80至89mmHg之間,則屬於前期高血壓,應多加注意。

高血壓的成因是甚麼?

  • 約90%的高血壓人士患病原因不明。這類高血壓稱為「原發性高血壓」,成因可能與遺傳有關。「原發性高血壓」通常在中年後出現。
  • 另外的10%高血壓人士可能因為其他疾病導致高血壓,如腎病或內分泌失調。這類高血壓稱為「繼發性高血壓」。

高血壓的併發症是甚麼?

患上高血壓而不加以治療或控制,可導致嚴重後果、甚或致命,包括:

  • 冠心病和心臟病發作
  • 心臟衰竭
  • 中風
  • 視網膜血管病變
  • 腎衰竭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健康時報》衞生署人口健康調查

延伸閱讀:必吃18種食物天然降血壓 黑朱古力/奇異果上榜 飲1款果汁2小時內降壓護心

---

相關文章:

全球近13億人患高血壓 8大專家推薦天然降血壓習慣 飯後必喝3大飲品

高血壓男早餐轉吃3大食物 3個月逆轉脂肪肝降血壓 營養師公開餐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