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夠感冒機率高3倍 專家教6大習慣提升免疫力 抗發炎預防癌症高血壓
發佈時間:17:10 2025-10-03 HKT

隨著年齡增長,患上慢性疾病風險更高,尤其是當免疫力低下或失調,身體更容易染上大小疾病,如感冒、高血壓、糖尿病,甚至癌症。有專家提出6大習慣,全面提升免疫力,打造不易生病體質。睡眠、飲食要注意甚麼?
睡不夠感冒機率高3倍 專家教6大習慣提升免疫力
免疫力,顧名思義,就是避免疾病的力量。根據日媒《女性セブンプラス》報道,免疫學專家石原新菜醫生表示,增強免疫系統對於健康地生活非常重要。免疫系統負責阻止細菌和病毒的入侵,並攻擊入侵的外來物質和異常細胞來維持健康。白血球又被稱為免疫細胞,有多種類型,包括淋巴細胞、嗜中性球、T細胞和NK細胞,各自發揮著特定的作用,保護身體免受各種疾病的侵害,包括癌症。免疫力很容易因壓力、睡眠不足和營養不良而減弱,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過敏性疾病專家佐佐木歐醫生指,發炎老化(inflammaging)結合了發炎(inflammaging)和老化(aging),意指隨著年齡增長,體內更容易出現發炎的現象。免疫系統功能失調所引起的慢性發炎是各種疾病的根源,與高血壓、糖尿病等生活型疾病,心肌梗塞、腦梗塞、癌症、骨質疏鬆症,甚至認知能力下降都息息相關。調節免疫系統和預防慢性發炎是健康長壽的關鍵。
例如嚴重的牙周病會導致牙周細菌擴散至全身,並引發心臟病等嚴重疾病,與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有關。佐佐木修指,免疫系統受到飲食、運動、心理健康、社交活動等習慣的密切影響。以下整理了專家們提出的提升免疫力6大習慣,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提升免疫力6大習慣
1. 多吃提升腸道健康的食物
腸道健康對免疫系統有重大影響。腸道微生物學家辨野義己解釋,人體有70-80%的免疫細胞集中在腸道,腸道環境惡劣會損害免疫功能。當腸道內益菌數量減少、害菌數量增加時,有毒物質就會被腸黏膜吸收,擴散到全身,引發各種疾病。腸道內的益菌也在活化免疫細胞方面發揮作用。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腸道內益菌數量會減少,菌叢多樣性也會下降,這是免疫系統減弱的原因之一。飲食是增加益菌的數量和種類,從而增強免疫力的好方法。攝取以下食物有助提升腸道健康:
- 海藻、蔬菜:不僅能使排便更順暢,還能為腸道細菌提供食物,提升益菌數量。
- 豆類和薯類:含非水溶性膳食纖維。
- 納豆:富含蛋白質,同時含有調節腸道環境的納豆菌和膳食纖維,亦含有具降血壓功效的納豆激酶和維他命K。
- 蘑菇:含豐富維他命D,有助於調節免疫系統。特別推薦木耳,其維他命D含量約為香菇的7倍。
- 青背魚:例子有竹莢魚、沙甸魚和鯖魚。日曬製成的小沙甸魚乾富含維他命D,亦含具抗發炎特性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和蛋白質。
- 蛋白質食物:蛋白質是構成全身所有細胞(包括肌肉細胞和免疫細胞)的基石,因此請確保全天攝取充足,推介雞蛋、納豆、豆腐、牛奶或乳酪。腸道菌群越多樣化,腸道環境就越穩定,建議不時更換乳酪品牌,以及交替食用不同的發酵食品,如味噌和酒糟醃漬物。
建議的肉類和蔬菜攝取比例是1:3,避免過量攝取動物脂肪削弱免疫系統。例如吃烤肉時,不要只吃肉,最好用生菜包裹,再配上辣椒醬和大蒜。使用了防腐劑、人工甜味劑和氧化脂質的加工食品,往往會破壞腸道環境,因此注意少吃
2. 多曬太陽
石原新菜醫生建議一醒來就曬太陽。陽光會促進血清素釋放,幫助平衡自律神經系統,對免疫功能產生正面影響。早晨曬太陽亦有助重置生理時鐘,維持良好睡眠。
3. 優良睡眠質素和時間
睡眠時分泌的生長激素會激活免疫細胞,因此睡眠時間和質素對於增強免疫系統至關重要。一項研究發現,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的人,較睡夠7小時或以上者,患感冒的可能性高3倍。睡6小時和7小時的差別並不大,所以最好至少睡6個小時。良好的睡眠讓人真正放鬆,提高益菌的活性,從而增強免疫系統。
然而,飯後立即睡覺卻會損害睡眠質素。避免暴飲暴食和油膩食物,並在睡前至少3小時吃完晚餐都很重要。適量的飢餓可激活自噬作用,增強免疫功能。盡量只吃到8分飽,並延長禁食時間。若身體狀態許可,可嘗試限制每天只吃2餐,並進行168斷食。
4. 避免壓力
負面情緒會削弱免疫系統,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避免壓力的累積。放鬆身心,讓副交感神經系統發揮主導作用,可以提高腸道細菌的活性,進而增強免疫力。培養一項嗜好是個好主意,例如唱歌可以減壓,改善情緒,加入合唱團更能提供社交機會,同樣有益免疫系統;而嘗試新事物,例如學習樂器或語言,更有提高認知能力的額外好處。
孤獨也會增加心理壓力,對於那些覺得社交互動有壓力的人來說,對每天見到的人說聲「謝謝」也很有效。
5. 浸浴
不僅能放鬆身心和抵禦寒冷。在40-41°C的熱水中浸泡15-20分鐘,更可以促進人體產生熱休克蛋白(HSP),被認為有助增強免疫系統和新陳代謝,防止衰老,並提高抗壓能力。
6. 運動
建議每周3-5天,每天快步走30-45分鐘,以略微喘息的速度為宜。運動時多喝水有助於維持血液循環,效果更佳。平日避免久坐,經常走動也很有效。
肌肉也是胺基酸的來源,而胺基酸是免疫細胞的組成部分,因此有意識地訓練肌肉非常重要。增強核心肌群和下肢肌肉,可預防肌少症,對維持免疫功能也至關重要:
- 深蹲:強度應控制在不給臀部或膝蓋造成壓力的範圍。一開始每天做5次深蹲,適應後再增加到10次,每天做2到3組。雙腳略寬於肩寬站立,雙手扶在椅背上,這是安全的做法。
- 交替進行快/慢步走,以及下樓梯:增強肌肉,促進腸道健康。
運動固然重要,但不要過度勞累。過度運動到汗流浹背、氣喘的程度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暫時抑制免疫功能,增加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
資料來源:《女性セブンプラス》
延伸閱讀:紓緩/預防流感湯水合集!中醫推介5款湯止咳/化痰/收鼻水
---
相關文章:
流感肆虐難預防?專家解構身體免疫防禦機制 必吃2類食物增免疫力
吃3類食物打造「聰明」免疫系統 抗流感防重症更有效!燕麥也上榜
轉季咳嗽流鼻水 吃蒜可治感冒?營養師推介10大食物 最有效紓緩感冒流感
不吸煙不會患肺癌?醫生拆解12大癌症迷思 為何防癌靠免疫力未必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