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養生」習慣藏致命陷阱 醫生揭恐致年輕人易中風 出現4症狀即求醫

更新時間:12:46 2025-09-25 HKT
發佈時間:12:46 2025-09-25 HKT

不少上班族都有頸緊膊痛問題,因此都會自行用不同方式紓緩。不過,有醫生警告有1種常見的紓緩痛症「養生」習慣,不但暗藏致命風險,而且更易致年輕人中風。

1種「養生」習慣藏致命陷阱 恐致年輕人易中風

重症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專頁撰文指,不少整天對著電腦工作的上班族,都會有肩頸繃緊的困擾,因此不少人喜歡去做按摩紓緩。然而他警告,如果經常按摩頸部,恐有中風的風險:

 

按摩頸部中風3階段

黃軒醫生解釋指,頸部按摩可導致動脈夾層,繼而引發中風。不過一旦因頸部按摩撕裂血管,併發症不一定會馬上發生,可能會隱隱作痛,延遲24小時-5天才爆發。過程中可分為3階段症狀:

  • 前期:內膜撕裂,可以沒有症狀或只是頸痛。
  • 中期:血栓生成,出現短暫神經症狀。
  • 後期:血管完全堵塞,引發急性腦中風。

為何按摩頸部致中風?

黃軒醫生表示,頸部按摩手法引致中風有3大高危原因:

1. 高幅度旋轉

快速轉動或強行扭動頸項,容易拉扯到椎動脈。

2. 瞬間壓力變化

大力按壓可能造成血管壁受力集中,從而撕裂內膜。

3. 患者本身血管較脆弱

例如有結締組織疾病、高血壓或血管壁較薄弱者,都比較容易出事。

25%年輕人中風病例 因頸部按摩造成

黃軒醫生表示,過往的臨床和研究文獻已證明,頸部按摩和脊椎推拿手法,尤其是頸椎旋轉手法,都屬於動脈夾層的潛在高風險因素,而且年輕人更高危。

  • 《BMC Geriatrics》的一篇系統性回顧指出,部分病例在按摩後數小時至數天內出現缺血性中風,檢查證實是動脈夾層造成的。
  • 一項觀察性研究發現,在顱頸動脈夾層患者中,約 40% 曾有明顯外力誘因,包括按摩、頸部扭動、打噴嚏、咳嗽等,其中「頸部按摩或手法治療」是最常見的外力因素之一。
  • 動脈夾層是年輕人腦中風的主要原因,比例佔 8-25%。45歲以下年輕人腦中風案例中,高達 25%比例都是頸部的按摩造成,其中「頸部按摩或手法治療」被認為是高風險誘因之一。

按摩3大重點防中風 出現4症狀即求醫

他提醒,如果肩頸痠痛想要放鬆一下沒問題,但應注意以下重點,才能避開危險,保護脆弱的頸部:

  • 頸部按摩避免強力扭轉或壓迫可能傷到頸動脈,增加動脈夾層與腦中風風險。
  • 物理治療應以溫和牽拉、肌肉放鬆為主,不要迷信「喀喀響才有效」。那聲音通常只是氣泡破裂,不代表治療成功。
  • 如果按摩或推拿後,出現單側手腳無力或麻痺、頭暈、語言不清、視力模糊,都可能是動脈夾層的警號,要立刻前往急症室,爭取黃金治療時間。

延伸閱讀:26歲女按摩後頭暈腦中風 10行為同樣高危

---

相關文章:

20歲女歌手做泰式按摩lock頸亡 醫生揭1情況絕不能按 出現3症狀即求醫保命

按摩可防腦退化!研究揭常按頭頸4部位 護腦功效增3倍

按耳朵1分鐘有效降血壓!專家教耳朵按摩法8招 如何用紙巾自測力度?

七旬教授常按3部位降血壓 血管回春如48歲 日按15分鐘即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