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4%港人患便秘 專家揭1類人用力排便易中風 必學通便6招

更新時間:15:48 2025-09-11 HKT
發佈時間:15:48 2025-09-11 HKT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數據,香港人整體便秘患病率達14.3%,而長者便秘尤為普遍。便秘通常指每週排便少於3次、糞便過硬或過小,或排便過程異常困難,不僅帶來不適,還可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隨着年齡增長,長者會因生理變化及生活模式等情況,容易受到便秘困擾。這不僅影響長者們日常生活舒適度,更可能對健康構成威脅。本文將與大家探討便秘成因,並提供實用的預防與改善建議。    

逾14%港人患便秘 留神7大高危因素

便秘大多數是由於結腸肌肉收縮功能弱化,糞便在結腸內停留過久,當中的水分被結腸過量吸走而變得乾硬,難以排出,從而導致便秘。 以下是常見的高危因素:

  • 腸臟蠕動較慢,較易有便秘。  
  • 運動不足或長期臥床。 
  • 飲水不足。 
  • 飲食中缺乏膳食纖維。 
  • 受藥物影響,如嗎啡類止痛藥、鈣片、抗抑鬱藥等。 
  • 疾病因素,如糖尿病及甲狀腺素過低。 
  • 心理因素或日常生活模式的改變,例如壓力和外出旅遊。    

便秘有何常見症狀?1類人用力排便易中風

便秘雖非重大疾病,但其引發的不適及併發症可能嚴重影響長者健康。常見症狀包括:

  • 噁心
  • 嘔吐
  • 食慾不振
  • 腹脹及腹痛等

更嚴重的併發症包括:

  • 痔瘡出血
  • 肛裂
  • 甚至腸道炎症或感染

對於高血壓患者,排便時過分用力可能導致血壓急升,增加昏厥及中風的風險。此外,長期便秘可能引致情緒困擾,甚至誘發或加重抑鬱症,對長者身心健康構成雙重威脅。

如何改善便秘?按摩1部位也有效

1. 建立定時排便習慣

切勿忽視便意,建議每天在固定時間嘗試排便,例如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以刺激腸道蠕動,或在早餐後上廁所。長者在需使用便盆或便椅時,也應確保設備安全,並有足夠的私隱空間,避免如廁時受干擾。此外,如廁時可使用腳踏,模擬自然蹲姿以助排便。  

2.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

成人及青少年每日建議攝取不少於25克膳食纖維。纖維分為水溶性(如麥皮、蘋果、梨)和非水溶性(如全穀物及蔬菜),水溶性纖維可軟化糞便,非水溶性纖維則促進腸道蠕動並幫助糞便成形。此外,適量攝取健康油脂(如橄欖油或堅果)可潤滑腸道,促進排便。 

3. 飲用充足的水

每天攝取6至8杯流質(如開水、清湯),有助軟化糞便,促進腸道蠕動。溫水或淡茶是不錯的選擇。  

4. 適量運動

每日進行適量運動,如30分鐘散步、輕度伸展或椅上運動,可有效刺激腸道功能,促進排便。  

5. 保持心情輕鬆及作息規律

壓力與不規律的生活可能引致便秘。保持心情輕鬆、定時作息有助改善腸道健康。  

6. 腹部按摩

排便前,以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腹部約15分鐘,可刺激腸道蠕動,幫助糞便向直腸及肛門推進。    

筆者亦想強調,雖然便秘多與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有關,但找出便秘原因相當關鍵,既可針對原因而作出相應治療,更可盡早發現相關嚴重疾病,以免延誤病情。某些症狀可能是嚴重疾病的警號,例如大便習慣突然改變,糞便中帶有血液或黏液,這些也是患上腸癌的徵兆;腸阻塞也有機會引致便秘,若是如此,便應盡早求醫,接受治療。       

撰文:  香港都會大學 護理及健康學院講師 蔡嘉敏  

延伸閱讀:常便秘患大腸癌率高1.5倍 醫生推介4大食物通便防癌 1水果如天然瀉藥

---

相關文章:

40歲後如廁應做1事防大腸癌 專家揭用錯4大廁所設備 恐錯過治療時機

清宿便可變瘦變靚?醫生破解3大排便迷思 推介5招清腸排毒/瘦肚腩

長期便秘恐變蠢!研究揭每3天排便1次 大腦恐老化3歲 記憶力轉差風險增73%

用力排便更易便秘!醫生教坐廁所放鬆 做3動作快速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