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症易致癌!專家教5招維護免疫系統 每晚睡夠X小時有效
發佈時間:20:37 2025-08-28 HKT

香港的致命疾病中,惡性腫瘤(即癌症)長居首位。根據衞生署的數字,2024年每十萬名人口中,因癌症死亡的人數為200.2人。醫院管理局最新的2022年香港癌症統計概覽則顯示,肺癌和大腸癌繼續穩居病發和致命癌症的首兩位。
各界加強預防癌症 衞生署推大腸癌篩查
比較十年前的數字,肺癌發病率由以十萬人口計算,由64.5人增至77.7人,增加了13.2人。大腸癌發病率則由66.4人增至70.6人(以十萬人口計算),增加了4.2人。至於死亡率,肺癌的死亡率減少了2.4人(以十萬人口計算),而大腸癌則增加了3.3人。整體而言,各種癌症的發病及致命數目雖然變化不大,但醫護界和市民大眾仍不能鬆懈,需努力預防和應付癌症頑疾。
政府和醫學界對癌症的病發率和致命率十分關注,投入了大量資源以加強預防和研究治療方法。針對肺癌,醫務衞生局長期推廣戒煙運動,而衞生署、醫院管理局及非牟利機構轄下亦設有戒煙中心支援戒煙人士。
對於大腸癌,除了推廣健康飲食外,衞生署於2016年推出了大腸癌篩查計劃,現時為50至75歲人士提供免費基本篩查及資助大腸鏡檢查與治療。截至2024年12月,已有超過50萬人參加此計劃。這些措施不僅能減低致癌風險,還有助於早期發現癌症。
免疫治療成抗癌新希望
在癌症治療方面,除了傳統的外科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近十年也發展了許多新治療方法,能提高五年存活率或減少傳統治療的副作用。只要及早發現癌症,便可改善五年存活率,因此早期發現及篩查癌症至關重要。而在最新的治療方案中,免疫治療為癌症患者帶來了新希望,通過啟動或增強免疫系統識別癌細胞的能力(主要是T淋巴細胞),來消除癌細胞。
此外,醫學和生理學文獻均顯示其他白血球和淋巴細胞,如自然殺傷細胞和巨噬細胞,也能協同清除體內的癌細胞。由此可見,一個健康的免疫系統可應對癌細胞的產生,防止早期癌細胞萌芽,避免一發不可收拾。
慢性炎症易致癌!專家教5招維護免疫系統
癌症的產生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不明的基因突變。許多醫學研究顯示,身體吸收到輻射、曝露於毒性環境或患長期炎症,均可增加患癌風險。在長期炎症的環境中,細胞未能完全修復,容易突變,形成初始癌細胞。當身體持續處於發炎狀態,修復資源被削弱,癌細胞便會不斷增生。高致癌風險的慢性炎症疾病,包括慢性結腸炎、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部感染、肝炎和長期胃酸逆流等。
減少長期發炎和維護免疫防衛系統的建議如下︰
- 避免經常進食化學加工食品和吸煙:化學物質可能會破壞細胞或削弱修復資源,從而誘發炎症及增加患癌風險。例如,吸煙會顯著增加患上肺癌及其他癌症風險;食品添加劑、乳化劑、防腐劑和重金屬等都可能增加不同部位的炎症和患癌風險。營養失衡同樣會影響免疫系統的健康,降低其防衛功能。
- 保持充足睡眠:睡眠有助於促進身體的修復能力。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或睡眠質量差都會增加炎症和患癌的風險。
- 進行養生運動:養生運動指的是一些系統性、低強度且身心協調的規律動作,如八段錦和太極拳等。這些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淋巴細胞的流動,幫助免疫系統偵查和消除病原及異常細胞。值得一提的是,淋巴結多集中於關節,關節活動能推動淋巴活動,有助淋巴循環和滲透身體組織。於戶外進行呼吸運動還能訓練胸腺中的T淋巴細胞,提升病原抵抗力。
- 放開心懷:緊張和忙碌的生活,以至長期抑鬱,會增添生活壓力,可能導致飲食失調和睡眠不足。壓力會刺激腎上腺和交感神經,產生皮質醇﹙類固醇﹚、高血壓和高血糖,影響炎症的修復,並為癌細胞添加原料,加速增長。而靜觀等身心靈放鬆活動能降低血壓,減少腎上腺和血糖的產生。人們若感到壓力過大或身體不適時,建議每日花30分鐘以上放空思緒,進行慢呼吸,感受生命和身體的需要,紓緩身心壓力。
- 慎用藥物:部分類固醇和止痛藥能短暫緩解不適,但長期使用可能會隱藏炎症並導致藥物依賴。一旦停止使用,炎症情況可能惡化。對於疼痛或發炎的患者,建議短期使用這些藥物,並輔以非藥物方法改善徵狀,以減少藥物依賴的後遺症。
總結而言,慢性發炎與癌症之間存有密切關係。我們應正確處理炎症並維護免疫系統健康,同時諮詢專業的醫護人員,減低頑疾帶來的痛苦。
撰文: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高級講師 朱賢文
延伸閱讀:慢性發炎易致癌症/心臟病 營養師推介8大食物抗發炎 每天吃1種零食冠心病風險降20%
---
相關文章:
研究比拼8種水果降血脂/抗炎功效 1種抗氧化力最強 四季吃都有效!
喝黑咖啡好處多!醫生教加這配料功效加倍 防腎病/糖尿病/心臟病|附詳細製法
常吃大蒜抗發炎/護心血管 這樣吃脂肪肝風險降近30% 發芽後能吃嗎?
吃魚油可抗發炎/防血栓?10種魚油DHA及EPA大比拼 冠軍竟不是三文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