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2025|暑氣未消早晚漸涼 中醫推介14款養生食材+湯水 潤肺養胃防秋燥
發佈時間:00:05 2025-08-23 HKT

【處暑節氣2025】今日(23日)正式踏入處暑節氣,暑氣未完成消散,日間天氣仍然較炎熱。註冊中醫師游畯婷接受《星島頭條》提醒,處暑應注早晚漸涼的溫差,養生應以潤肺、防秋燥為重點,並推介14款適宜在處暑食用的滋潤食材及湯水,有助減少皮膚或喉嚨乾燥,清熱止咳。
處暑節氣是甚麼?這時天氣有何變化?
註冊中醫師游畯婷指,「處暑」中的「處」有停止、止息之意,指炎熱的暑氣在此節氣開始減退,是夏末秋初的時令轉換點。處暑期間,長江以北的地區多為白天依然炎熱,早晚則漸涼,晝夜溫差變大,空氣較乾燥,並且降水漸少。
然而,香港屬於華南地區,名義上雖是秋季來臨,實際上是颱風活躍時期,暑氣還未完全消散,早晚溫涼,是爭秋奪暑之時,人體進入週期性調整階段,容易出現秋乏,適宜益氣養陰,清肺潤燥。
處暑3大養生重點 身體哪些部位易不適?
游畯婷醫師指,對於香港地區的人士,處暑養生的重點是預防秋燥、益氣養陰、潤肺養胃。因此時燥邪漸起(空氣轉乾燥,雨量減少),最易傷及肺臟,導致口鼻乾燥、皮膚乾澀、乾咳少痰、咽喉不適、聲音嘶啞、便秘等症狀。同時,腸胃與呼吸道也容易因溫差和秋燥出現不適,如腸胃炎、支氣管炎等。
由於白天依然炎熱,因此需要注意補充水分、避免中暑,同時逐漸調整飲食、起居、衣著,過猶不及——忌過度食用生冷寒涼食物,以免損傷脾胃和陽氣,也不要急增厚衣,可依「春捂秋凍」原則適當「受點涼」助陽氣收斂。
處暑養生10大食材 潤肺防秋燥要吃梨/雪耳?
處暑節氣應注重潤肺、養胃與防秋燥,游畯婷醫師推介下列10款養生食材:
處暑養生10大食材:
1. 梨
- 性味:味甘微酸、性涼
- 功效:潤肺止咳,清熱降火
2. 枇杷
- 性味:味甘酸、性涼
- 功效:潤肺生津,止咳平喘
3. 蓮藕
- 性味:味甘、性寒
- 功效:涼血生津,止血清熱
4. 雪耳
- 性味:味甘淡、性平
- 功效:養陰潤肺,益氣生津
5. 奇異果
- 性味:味甘酸、性寒
- 功效:清熱除煩,潤燥通便
6. 柑橘(及橙)
- 性味:味甘酸、性平
- 功效:生津潤肺,理氣化痰
7. 蜂蜜
- 性味:味甘、性平
- 功效:潤燥止咳,健脾和中
8. 牛奶
- 性味:味甘、性微寒
- 功效:補益肺胃,養血生津
9. 芝麻
- 性味:味甘、性平
- 功效:潤腸通便,補腎益肝
10. 鴨肉
- 性味:味甘、性寒
- 功效:滋陰補血、清熱生津、利水消腫
處暑節氣4款推介湯水 潤肺清熱養生
游畯婷醫師推介4款適合處暑飲用的養生潤燥湯水:
處暑4款養生湯水:
1. 雪梨雪耳瘦肉湯
材料:
- 雪梨2個、雪耳15g、枸杞10g、瘦肉250g、南北杏10g
做法:
- 雪耳泡發;梨去核切塊;瘦肉汆水。
- 全部材料加水3L,武火煲沸後,細火煲1.5小時。
功效:
- 潤肺生津、止咳安神、預防秋燥
宜忌:
- 脾胃虛寒、腹瀉者慎用
2. 蓮藕馬蹄百合湯
材料:
- 蓮藕300g、馬蹄10粒、百合30g、瘦肉300g
做法:
- 所有材料洗淨切件,入鍋加水3L,旺火煲滾後小火煲1.5小時。
功效:
- 潤肺清熱、養胃健脾
宜忌:
- 消化不良、脾胃濕重者少飲
3. 太子參沙參淮山湯
材料:
- 太子參20g、沙參20g、淮山20g、瘦肉200g
做法:
- 材料沖洗後和瘦肉同煲1.5小時。
功效:
- 養陰潤肺、益氣安神
宜忌:
- 感冒者不宜飲用
4. 粟米黃瓜鴨肉湯
材料:
- 粟米1條、老黃瓜1個、紅蘿蔔1條、鴨1隻、生薑3片、蔥段2條、蜜棗3粒、鹽適量
做法:
- 先將鴨用薑和紹酒醃製,爆香薑蔥後將鴨煎至微黃。
- 加入剩餘材料煲2.5小時,最後加鹽調味。
功效:
- 消暑化濕,利水利尿,清熱生津,且蛋白質豐富
宜忌:
- 沒有特別宜忌
處暑節氣期間 哪些食物不宜多吃?
游畯婷醫師提醒,處暑開始宜少吃雪糕凍飲。雖然天氣雖然尚熱,但夜涼加大冷飲易損脾胃陽氣,增加腸胃不適。其他應少吃的食物有:
- 辛辣調味品:如辣椒、生薑、花椒、蔥等,增加體內燥熱,加重秋燥,損傷陰津。
- 燒烤、煎炸、油膩食物:助火生痰,加重脾胃負擔,使腸胃更易失調。
- 高酒精飲品:易使人體更燥熱。
- 溫補重補之品:如羊肉、桂圓等,易上火,不適合初秋。
處暑節氣5大養生習慣
除了注意飲食之外,游畯婷醫師提醒大家一些處暑時節養生應做或避免的行為:
處暑應該做的習慣:
- 適當運動(如慢跑、散步、太極):促進新陳代謝,但避免劇烈運動出汗過多。
- 早睡早起:順應天時收斂陽氣,養陰防燥。
- 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預防呼吸道感染。
- 保持充足水分攝取,滋潤皮膚與呼吸道。
- 根據天氣增減衣物,尤其早晚注意保暖腹部、足部,避免感冒。
處暑應該避免的行為:
- 熬夜與過度疲勞,損傷正氣。
- 突然大量進食辛辣燥熱食物,導致上火和咽喉不適。
- 長時間吹冷氣及對著冷風,以免受寒。
- 過度袪濕補品及寒涼飲品,以免損傷脾胃與陽氣。
延伸閱讀:轉季狂咳打噴嚏?誤吃6類食物恐加劇敏感致休克 吃蘋果西瓜都中招?
---
相關文章:
止咳化痰要吃燉雪梨/燉橙?中醫揭這情況吃才有效!解構2大止咳食療功效
潤手霜推介|日本《LDK》評測10款潤手霜 3款獲A級最保濕不黏膩 冠軍$19最抵用
乳霜推薦|日本《LDK》實測14款人氣產品 3款獲A級保濕不黏笠 Vaseline排第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