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中風/心肌梗塞 中醫教按2穴位通血管/改善胸悶 必喝1款「護心茶」補氣血

更新時間:11:08 2025-08-21 HKT
發佈時間:11:08 2025-08-21 HKT

心臟病是本港致命疾病的第3位,2023年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已逾7,000人。若不幸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心臟病發更會危及性命。有中醫師建議高血壓、心肌梗塞患者可透過按穴位、中藥茶、運動等3大方法,幫心血管復原回春,改善病情。

防中風/心肌梗塞 中醫教按2穴位通血管

中醫師鄒瑋倫在台灣節目《健康2.0》分享,高血壓、心臟病術後患者可透個3大方法——穴位、中藥茶、運動,強化心血管。當中,他建議可按摩心包經上的「天泉穴」和「曲澤穴」,幫助強心肺、通血管、解胸悶:

 

 

心血管健康|1. 按穴位通血管

心包經主管心血管、腦血管。經常按摩心包經上的「天泉穴」、「曲澤穴」,可幫助心血管放鬆,氣血通暢,改善胸悶不適感。不過,鄒醫師提醒,如曾接受「通波仔」手術3個月內禁止按穴:

1. 天泉穴:

  • 位置:位於腋下三指橫幅兩吋位置;或者可握拳用力,二頭肌的長短鍵位置有個凹槽,就是天泉穴。
  • 功效:天泉穴會讓心血通暢、寬胸理氣。

2. 曲澤穴:

  • 位置:握拳用力時,肘彎處會有個凹陷,就是曲澤穴。
  • 功效:曲澤穴可以放鬆血管、通氣舒暢。
  • 注意事項:肌力不足人士,建議把拳頭放在曲澤穴凹陷處,彎曲手肘以按摩穴位。

心血管健康|必喝「護心茶」補氣血

有部分人士容易氣虛、肌肉無力、身體寒濕;鄒醫師設計了1款護心茶飲「耆心動黏茶」,只要沖泡以下藥材後飲用,有助化解血管斑塊黏性,增加血液循環、減少心肌梗塞出現、復發機率,一般人想保護心血管可以日常飲用。

  • 黃耆5克:補中益氣
  • 桃仁5克:化瘀
  • 生薑5克:散氣
  • 桂枝5克:溫經通脈
  • 紅棗5克:養血、活血

不過鄒醫師提醒,心肌梗塞患者飲用仍需由中醫師評估,一般建議術後3個月至1年再開始飲用。

心血管健康|宜黃昏時分做運動

有不少「老友記」、50歲至60歲人士都愛在清晨做運動。但鄒醫師指,清晨做運動弊大於利,因為清晨時份,人體的心跳和血壓容易快速升高,尤其是長者或特定疾病患者應避免此時運動。鄒醫師建議,不妨選在黃昏時份、天色正亮、溫暖的時候運動,減少身體負擔。

另外,空肚做運動可提升2倍脂肪代謝率、可以改善胰島素阻抗,鄒醫師建議,空肚做運動時亦可帶些茶飲補水。

資料來源:TVBS《健康2.0》中醫師鄒瑋倫醫管局

專家履歷:中醫師鄒瑋倫

現為台灣京華中醫聯合診所主治醫師、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專長為醫學美容、減重、成長特別門診、不孕門診、體質調理、婦科調理、產後調理、癌症調理等。

延伸閱讀:男性40歲後易患心肌梗塞/中風 醫生教5招讓血管回春如30歲 這樣呼吸即降血壓!

---

相關文章:

長者夏天睡覺做漏1件事 恐「隱形脫水」易心肌梗塞/中風 醫生教按指甲自測風險

血管老化恐致心肌梗塞 醫生教按臉部1位置 血管回春30年

林俊傑JJ自爆心臟出問題 醫生拆解病情輕重 盤點40歲後常見3大心臟病

膽固醇正常亦易患心肌梗塞?醫生教護心5招 必吃1物抗炎/益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