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薯仔易致糖尿病?研究揭1種煮法增27%患病風險 怎樣煮較健康?

更新時間:11:52 2025-08-08 HKT
發佈時間:11:52 2025-08-08 HKT

薯仔是碳水主食之一,原來不同煮法可能大大影響其健康價值。最新研究發現,常吃1種薯仔料理竟增加27%糖尿病風險,另有些薯仔煮法對血糖的影響卻比白飯較低?

吃薯仔易致糖尿病?研究揭1種煮法增27%患病風險

這項由美國哈佛大學營養學系及流行病學系教授Walter Willett領導的研究,分析了超過20萬人的數據,提供了目前為止關於薯仔與第2型糖尿病風險的最全面之研究結果。研究報告發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

怎樣吃薯仔最健康?

 

吃薯仔如何增加糖尿病風險?

研究人員納入了3個大型隊列研究、共205,107名參加者的資料,本身沒有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癌症。按食用的薯仔料理類型及每周攝取量進行分組和比較:

  • 薯仔料理類型:任何薯仔料理;焗薯、烚薯仔或薯蓉;炸薯條;薯片和粟米片
  • 薯仔總攝取量:每周<1次、1次、2-4次、5-6次和≥7次
  • 特定薯仔料理攝取量:幾乎從不、每月1-3次、每周1次、2-4次和≥5次。

結果發現,在30多年的追蹤期內,有22,299人被診斷患上第2型糖尿病,他們食用薯仔的習慣和頻率如下:

  • 薯仔總攝取量較高的男性和女性有以下特徵:活躍度較低、較少服用補充劑、總能量攝取較高,而飲食攝取量則表現為紅肉總量、雞蛋、乳製品、豆類、澱粉類蔬菜、精製穀物和含糖飲品的攝取量較高,整體飲食質素較低。
  • 薯仔總攝取量與較高的第2型糖尿病風險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即使調整人口統計、生活方式和飲食因素後,這種關聯大幅減弱,但仍保持正相關。
  • 與每周吃少於1份薯仔相比,每周吃7份或以上的參加者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高12%。每周增加3份薯仔與較高的發病風險相關。
  • 吃薯仔增加第2型糖尿病風險的關聯因烹調方法而異。每周吃5份以上炸薯條與幾乎從不吃炸薯條者相比,發病率高27%。每周每增加3份炸薯條,發病高20%。隨著攝取量增加,風險穩定增加。
  • 無論焗薯、烚薯仔或薯蓉的攝取量,或者薯片或粟米片的攝取量,都與第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沒有關聯。每周食用5份或以上這些薯仔料理,與每周幾乎不吃者相比,風險甚至輕微下降。

吃全穀物/白飯代替薯仔對血糖更友善?

研究人員又使用其他碳水化合物來源取代薯仔進行分析,每周以全穀物取代3份任何薯仔料理,有望令第2型糖尿病發生率降低8%;以全穀物取代焗薯、烚薯仔或薯蓉,發病率可降低4%;代替炸薯條則可使發病率降低19%。

用非澱粉類蔬菜代替任何薯仔料理,以及用豆類、澱粉類和非澱粉類蔬菜,甚至精製穀物代替炸薯條,都可降低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相反,用白米飯代替焗薯、烚薯仔或薯蓉則會增加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

薯仔營養價值如何?

研究人員指,儘管薯仔含有纖維、維他命C、鉀、多酚、鎂等各種營養成分,但因為澱粉含量高,導致血糖指數和負荷高,再加上烹飪可能導致的營養成分流失及其他額外的健康風險。

Walter Willett教授表示,相比討論「薯仔是好是壞」,是次研究更實際地探討了「薯仔該如何烹調?該吃甚麼來取代它?」的問題。他總結指,限制炸薯條的攝取,並選擇健康的全穀物碳水化合物來源,有助於降低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資料來源:《Harvard Magazine》

延伸閱讀:減肥吃菜必定正確?吃這3種「蔬菜」恐越吃越肥 營養師揭藏高碳水陷阱

---

相關文章:

澱粉食物|食牛蒡降血糖減肥恐越吃越肥 9種食物不是蔬菜是澱粉

吃1種蔬菜如吃降血糖藥?醫生推介10大控糖蔬菜 護肝降膽固醇防中風

醫生揭5大「健康」早餐恐傷身 血糖飆升易患糖尿病 麥包1原因上榜!

半夜常餓醒恐患糖尿病?自測高血糖5大晚間症狀 必學1種飲食法控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