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產後易漏尿?7大因素增風險 專家拆解症狀/成因/治療方法

更新時間:20:44 2025-08-06 HKT
發佈時間:20:44 2025-08-06 HKT

香港都會大學物理治療中心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為產後婦女因「壓力性尿失禁」導致的尿漏問題帶來了新希望。這種常見問題會在婦女大笑、咳嗽或運動時引發膀胱漏尿,對許多產後女性造成困擾。

產後尿漏是指女性在分娩後出現不自主的尿液流出,通常是由盆底肌肉和組織的損傷或功能減弱所導致。分娩過程中,盆底肌肉和韌帶可能因胎兒的壓力或分娩時的拉伸而受損,導致膀胱和尿道的支撐結構變弱,因而影響控尿功能。

產後尿漏有何症狀、成因?

產後尿漏的症狀包括壓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混合型尿失禁,三者症狀如下:

  • 壓力性尿失禁:在咳嗽、打噴嚏、大笑或提重物時,尿液不自主流出;
  • 急迫性尿失禁:突然出現強烈的尿意,來不及到廁所便發生尿失禁;
  • 混合型尿失禁:以上兩種症狀同時出現的情況。

產後尿漏的成因包括:

  • 分娩過程中可能因胎兒壓力或撕裂而導致盆底肌肉損傷;
  • 分娩時可能壓迫或損傷控制膀胱功能的神經,造成神經損傷;
  • 產後雌激素水平下降的荷爾蒙變化,可能影響尿道和膀胱的功能;
  • 陰道分娩比剖腹產更容易導致盆底損傷,尤其是在難產或使用助產工具(如產鉗或真空吸引)的情況下。

甚麼風險因素易致產後尿漏?

以下因素可能增加產後尿漏的風險:

  • 陰道分娩比剖腹產更容易導致尿失禁;
  • 胎兒體重過重會增加盆底的壓力;
  • 高齡產婦的盆底肌肉恢復能力較差;
  • 肥胖人士因體重過重,進一步增加盆底的壓力;
  • 長期的慢性咳嗽或便秘可能導致腹部壓力持續增加,進而損傷盆底組織;
  • 多次懷孕和分娩會累積損傷盆底組織;
  • 吸煙可能影響膠原蛋白的生成,削弱盆底組織的強度。

如何治療產後尿漏?

傳統應對尿失禁的治療方法,包括骨盆底肌肉訓練(凱格爾運動),即通過反覆收縮和放鬆盆底肌肉來增強肌肉力量,是最常見、且有效的非侵入性治療方法。其他治療方法還有調整生活方式(如減少咖啡因和酒精攝取)、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等。

由都大物理治療中心開展的研究,探討了高強度聚焦電磁治療(High Intensity Focused Electromagnetic Therapy - HIFEM)與傳統盆底肌肉訓練(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 PFMT)結合使用的效果,透過隨機研究方法去比較結合治療比單獨進行PFMT是否更有效減少尿漏情況並改善生活品質。

這項試點研究招募了40位年滿30歲、至少生育過一次且有壓力性尿失禁症狀的婦女。參與者被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接受HIFEM與PFMT的結合治療,另一組僅接受PFMT,每週治療一次,持續六周。

為測量治療效果,研究人員採用了三種方法:

  • 一小時墊片測試來量化一小時內的尿液漏失量;
  • 使用國際尿失禁諮詢問卷簡表(ICIQ-UI-SF)來評估尿失禁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 透過超聲波測試來觀察活動中膀胱頸的移動情況。

結果顯示,接受HIFEM與PFMT結合治療的婦女尿漏情況顯著減少。此外,兩組參與者均報告生活品質有所提高,並在問卷和超聲波測試中顯示膀胱控制能力改善。

研究結果表明,將高強度聚焦電磁治療與盆底肌肉訓練相結合,可比單獨進行盆底運動更有效減少尿漏問題。這種創新的治療方式為許多面臨產後尿失禁挑戰的女性帶來了希望。研究已於 Chartered Society of Physiotherapy 2024年於英國曼徹斯特舉行的年度會議上發表。

專家指出,解決尿失禁問題不僅能改善女性的身體健康,還能增強自信心和整體幸福感。如果你或身邊有人正為類似問題困擾,建議諮詢醫生及物理治療師以探索適合的治療方案,幫助重拾更高品質的生活。

撰文:香港都會大學物理治療中心總監 曾偉男教授

延伸閱讀:卵巢早衰恐40歲提早停經更年期!營養師推介5類食物 抗衰老增懷孕機會

---

相關文章:

黃澤鋒58歲老婆陳麗麗懷第2胎 醫生拆解高齡產婦7大風險 產前及孕期間宜做甚麼檢查?

8成孕婦易生痔瘡 常做瑜珈可減風險?醫生解構成因/症狀/改善方法

VHL病|72歲翁遺傳罕見病全身狂生腫瘤 抗病30多年手術做不完 母親兒子先後病逝

孕婦產前抑鬱症很常見 6症狀持續逾3周恐已患病 經常自責是徵兆 附預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