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下癌症個案增!研究揭4類癌症增幅最大 恐3大因素惹禍

更新時間:18:00 2025-05-13 HKT
發佈時間:18:00 2025-05-13 HKT

癌症近年出現年輕化趨勢,美國國家衞生院公布最新研究報告指,比較2010至2019年的患癌數據,50歲以下人士患上14種癌症機率有所上升,當中增幅最大的主要有4種癌症。

50歲以下癌症個案增!研究揭4類癌症增幅最大

美國國家衞生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2010至2019年間,美國不同年齡層的癌症統計數據,包括33種癌症的病發率及死亡率,並將資料分成6個年齡組別,包括3個早發組(15-29歲、20-39歲和 40-49歲)和3個老年發病組(50-59歲、60-69歲和 70-79歲),發現有14種癌症的早發性機率上升。研究結果在今年5月發表於《Cancer Discovery》

早發性癌症研究結果:

  • 有14種癌症在至少一個早發組別(50歲以下)的病發率增加:女性乳癌、大腸癌、腎癌、睪丸癌、子宮癌、胰臟癌、3種淋巴瘤、黑色素瘤、子宮頸癌、胃癌、骨髓瘤,以及骨骼和關節的癌症。
  • 上述14種癌症中的9種同時在至少一個老年發病組別(50歲或以上)的發病率有所增加:女性乳癌、大腸癌、腎癌、睪丸癌、子宮癌、胰臟癌和3種淋巴瘤。
  • 約63%的早發性癌症發生在女性身上。
  • 在50歲以下的組別,肺癌、前列腺癌等19種癌症的病發率有所下降。
  • 大多數癌症的死亡率並沒有同時增加,除了早發組別的大腸癌、子宮癌和睪丸癌之外。
  • 與基於2010年發病率的預期病例進行比較,2019年的被診斷出的早發性癌症,增幅最大的是女性乳癌,較預期多了4800宗病例,其後分別是是大腸癌(2100宗)、子宮癌(1200宗)和胰臟癌(500宗)。

年輕人患癌風險為何上升?

研究主要作者、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員Meredith Shiels推斷,導致早發性癌症發生率上升可能有以下原因:

  • 肥胖率上升:已知有部分癌症與體重過重有關。
  • 癌症檢測方法的進步可能促進了早期癌症診斷。
  • 女性首次生育的年齡較大:可能解釋早發性乳癌病發率上升,因為懷孕和哺乳被認為可以降低風險。

如何預防癌症年輕化?太懶惰竟易致癌?

對於癌症年輕化的趨勢,營養師高敏敏指,日常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都有機會增加患癌風險,因此她建議日常應做好以下10件事,可有效防癌:

1. 避免高糖飲食 

雖然吃糖與癌症沒直接關係,但高糖飲食容易致肥,而肥胖增患多種癌症風險,包括胰臟癌、乳癌、子宮內膜癌等。最可怕的是癌細胞特別愛糖,越多糖越活躍。因此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每天攝糖量最好不超過25克才是健康之道。

2. 避免吃太燙 

不少人愛吃火鍋,喝熱湯,但是吃太燙的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研究指,超過60℃的食物對黏膜具有傷害性,雖然人體會自然修復,但對於愛喝熱湯者而言,食道粘膜復原的速度未必跟得上其喝熱湯的頻率,反覆傷害下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3. 避免吃煙燻食物

燻製食品如香腸、煙肉等,含有亞硝胺和苯駢芘等物質,攝入過多可能增加患肝癌、口腔癌等風險。此外,燻製食品通常含有較高的鹽分,長期食用有損血壓及腎臟健康,因建議少吃這類加工食品,多選擇新鮮天然的食材更健康。

4. 避免過量飲酒

喝酒對身體的傷害遠超想像,長期過量飲酒會損害肝臟,引發肝硬化甚至肝癌。酒精還會增加患口腔癌、食道癌的風險。所以喝酒應該限量且適度,據台灣衛福部的每日飲酒酒精標準量:

  • 女性每天不超過1個酒精當量 (10克酒精)
  • 男性每天不超過2個酒精當量 (20克酒精)
  • 一個酒精當量=15克酒精=105大卡

5. 忌吃發霉食物

發霉的食物中含有黃麴毒素,這是一種極強致癌物,即使高溫烹煮也無法完全破壞毒素。而黃麴毒素與肝癌的發病率高度相關,對肝臟傷害極大。

因此千萬不要怕浪費,把食物的發霉部分除掉後再繼續進食,選擇進食存放良好的新鮮食材是保護健康的第一步。

6. 及早戒煙

吸煙幾乎傷害全身器官,當中最直接受影響的就是肺部。煙草中的有害物質還會損害心血管系統,引發心臟病和中風。此外二手煙、廚房油煙也都可能增患肺癌風險。

7.避免吃油炸食物

蛋白質經油炸後,會產生致癌物異環胺,因此一些需反復煎、炸、烤的食物,如油炸鬼及臭豆腐等,當中含有大量異環胺。若經常大量攝取,患大腸癌的風險會提高,也會增加肥胖和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因此日常建議選用橄欖油等健康植物油,烹調時避免高溫油炸,並控制油的使用量,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

8. 避免吃醃製食物

醃製食品含有亞硝酸鹽,進入體內會轉化為致癌物亞硝胺。長期食用醃製食品,會增加患胃癌和食道癌的風險。而且醃製食品鹽分高,還會對腎臟和血壓造成負擔,建議少吃或適量進食醃製食品,多選擇新鮮食材,保持飲食清淡。

9. 飲食避免過鹹 

攝取過多鹽分會加重腎臟負擔,導致高血壓,還可能增加胃癌風險。因為攝取高鹽容易傷害胃黏膜,當黏膜受損修復時,致癌物就有機可乘,細胞突變、癌變的機會也大幅提升。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每天鹽的攝入量應少於6克,因此日常宜多用天然香料取代鹽調味,減少進食醃製食品和加工食品,對健康更有幫助。

10. 生活習慣忌太懶 

現代人因為忙碌,餐餐在外用膳、沒有時間運動等,更特別偏愛快速方便的加工食品,這些懶惰的習慣容易導致油、鹽、糖攝取量超標,出現肥胖、代謝等問題及令免疫力下降,還會減緩新陳代謝,影響血糖和脂肪代謝,增加患胰臟癌、肝癌風險。過去有不少研究指,肥胖與多項癌症皆有關連 。

雖然懶惰並不直接致癌,但會養成不健康的生活狀態,間接增加患癌的風險,保持適度的運動習慣與均衡飲食才是遠離癌症的關鍵之一。

資料來源:《MSN》《Science Daily》

延伸閱讀:醫生教必吃5大防癌蔬菜 番茄超強防乳癌/肺癌等12大癌症

---

相關文章:

西蘭花2部位常被當廚餘 研究揭抗癌力高100倍 更改善脂肪肝/糖尿病

曾患這種病更易患胰臟癌!醫生警告患癌機率2年內增19倍 多吃1類蔬果降20%風險

醫生推薦5大超級護腸香料 防便秘/消化不良 這種被封大腸癌剋星

防婦科癌必吃10種食物 營養師教多吃1種魚 降患卵巢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