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逾70萬人患糖尿病 患者常小便口渴易缺水 推介6大食物補水穩血糖

更新時間:13:00 2025-05-02 HKT
發佈時間:13:00 2025-05-02 HKT

糖尿病是常見的都市病之一,估計本港有逾70萬人患有糖尿病,情況相當普遍。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他們經常出現口渴、排尿過多等症狀,令身體容易缺水,影響健康。有營養師推介6種含水量豐富的食物,不但有助糖尿病患者補充水分,更可以穩定血糖。

糖尿病患者易脫水 推介6大補水食物穩血糖

根據外媒《EatingWell》報道指出,糖尿病患者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身體會增加排尿,導致身體脫水,脫水會為器官帶來額外的負擔。報道引述多位營養師特別推介以下6大補水食物,建議糖尿病患者日常不妨多吃,不但有助穩定血糖,營養更十分豐富:

吃甚麼可以穩定血糖?

 

 

糖尿病患者必吃6大補水食物

1. 青瓜

1杯切片青瓜含有大約97.6ml水分

青瓜含有大約95%的水分,每杯僅含4克碳水化合物,使其成為補充身體水分且是取代含糖飲品的絕佳選擇。而瓜皮所含的膳食纖維更能避免血糖驟升。因此,建議拌入沙律、打成冰沙或湯,還是直接切片作為零食。

2. 秋葵 

1 杯煮熟的秋葵含有大約147.9ml水分

不僅含水量高達93%,每杯秋葵更提供4克能穩定血糖的膳食纖維,以及每杯煮熟的秋葵僅含7克碳水化合物,容易融入均衡飲食。此外,富含凝膠狀水溶性纖維,能延緩糖分吸收,其含有的類黃酮和多酚類抗氧化物質,更能降低發炎反應並改善葡萄糖代謝;而含有鎂,屬於一種在血糖調節中起關鍵作用的礦物質。因此,建議將秋葵烘烤、清蒸或煮湯,為飲食增添補水的功效。

3. 蘋果 

1個中等大小的蘋果含有大約153.8ml水分

蘋果含有約85%水分,且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可提供約4克膳食纖維,連皮食用的蘋果能完整獲取其營養價值。蘋果含豐富的纖維能減緩糖分吸收,提供穩定持久的能量釋放,尤其果皮所含的果膠與纖維素等特殊纖維成分,更是調節血糖的關鍵。有研究發現,血糖控制不佳的人,若在進食高碳水化合物前先食用蘋果,能有效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幅度。因此,建議搭配堅果醬,添加一些健康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增加飽腹感。

4. 西柚 

半個西柚含有大約106.5ml水分

這種水果含水量高達90%,不僅水分豐富,更含有幫助鉀離子,維持體液平衡;而富含的膳食纖維,可延緩糖分吸收,穩定血糖波動。建議直接當零食享用、拌入沙律或添加到冰沙中。

5. 西瓜 

1杯西瓜粒含有大約136ml水分

西瓜是極佳的水分補給來源含水量高達91%,而且每杯僅含9克糖分,完全可納入血糖管理飲食計劃。此外,西瓜富含瓜氨酸,屬於一種支持一氧化氮產生的氨基酸,能促進血液循環的化合物。有研究顯示,瓜氨酸還可以改善胰島素阻抗並控制血糖的功效。為了獲得更好的降血糖效果,建議搭配少量堅果或芝司平衡碳水攝取。

6. 原味希臘乳酪

1盒(5.6盎司)脫脂原味希臘乳酪含有大約130.1ml水分

無糖原味希臘乳酪不僅是高水分食品,更提供優質蛋白質且碳水化合物含量極低,是血糖管理者的理想選擇。單份原味希臘乳酪僅含約6克碳水化合物,而含水量約80%,每5.6盎司(大約165.6ml)可提供16克蛋白質,這種高蛋白既能延緩消化速度、穩定血糖,又能增加飽足感和幫助減肥,其含有的益生菌更能促進腸道健康,而腸道健康與血糖調節密切相關。建議選擇無添加糖的乳酪,搭配新鮮莓果或肉桂粉,亦可嘗試自製希臘乳酪。

全港糖尿病患者逾70萬人 留意8大初期症狀

據本港醫管局的數據顯示,本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患者,佔總人口約10%,即每10名港人便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更有年輕化趨勢,年齡35歲以下人士有2%發病。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準則,如空腹血糖大過或等於7 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高於11.1 mmol/L的人士,則可判斷為患上「糖尿病」。空腹的定義為禁食8小時以上。當中,糖尿病主要可分兩大類型,並會出現以下常見症狀:

第1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

  • 病因:胰臟內製造胰島素的細胞遭受破壞,不能製造胰島素。
  • 原因:與遺傳、自身免疫系統出現毛病或環境因素有關。

第2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

  • 病因:最常見的類型,體內的胰島素分泌正常或相對些微減少,但胰島素不能發揮功能,病因是身體對胰島素產生抗拒性。
  • 原因:與遺傳、不良飲食習慣、體形肥胖或缺乏運動有關。

糖尿病者初期常見徵狀

  1. 經常口渴
  2. 小便頻密
  3. 感到飢餓
  4. 體重下降
  5. 容易疲倦
  6. 視力模糊
  7. 傷口不易癒合
  8. 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小心2大糖尿病併發症 嚴重恐中風/截肢

據醫管局資料,糖尿病有機會引起急性或慢性併發症,嚴重者有機會導致截肢或致命風險:

1. 慢性併發症

若糖尿病控制不當,血糖長期偏高,血管和神經系統容易受到損壞,令身體器官長期受損,甚至喪失功能,有致命風險:

  • 腦:腦血管病如中風等
  • 眼睛: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
  • 心臟及血管:冠心病、心臟衰竭、高血壓
  • 腎臟 :蛋白尿、感染、腎功能衰竭
  • 足部:神經病變、血管病變、潰瘍、感染。如下肢潰瘍感染長期不癒者,可能需要截除下肢

2. 急性併發症

急性血糖過低 (血糖少於3.9mmoil/L):

  • 患者可能出現會出心跳加速、嚴重饑餓、頭暈、眼花、震顫、發抖、冒冷汗、嘴唇、舌頭或手指有麻痺感覺,昏昏欲睡、甚至神智不清
  • 若患者清醒,可服用15克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方糖/果汁糖3粒、3茶匙砂糖、普通汽水或果汁半杯,徵狀改善後加麵包1小片或餅乾3-4塊

急性血糖過高 (血糖等於或超過15mmoil/L):

  • 患者可能會呼吸快而深、有噁心、嘔吐、劇渴現象、並引致神智不清或昏迷情況
  • 此時患者應盡快送院醫治

資料來源:《EatingWell》衞生署醫管局

延伸閱讀:控制好血糖就會瘦!營養師教飲食6招減脂降血糖 飲醋也有效?

---

相關文章:

糖尿病人只能喝水?營養師推介5大茶飲穩血糖 這種更護腦/防心臟病

預防糖尿病竟可吃朱古力?醫生教1周養成7大穩血糖習慣 餐前必喝這飲品!

改善糖尿病必吃10種蔬菜 這種被封「降血糖之王」 進食依1順序效果加倍!

吃太少反致高血糖?營養師教3招飲食穩血糖 必吃2種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