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濕疹日|全港逾50萬人患中度至嚴重濕疹 患者求降低用藥門檻覓曙光

更新時間:19:15 2023-09-14
發佈時間:19:15 2023-09-14

濕疹(異位性皮膚炎)在香港十分普遍,每5人就有1人在不同時期患有濕疹,估計現時全港逾50萬人患中度至嚴重濕疹。今日是世界濕疹日(9月14日),濕疹關注組表示,不少人低估濕疹可以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令患者壓力及負面情緒大增,甚至萌生輕生念頭。香港市民對濕疹治療需求大,惟公營醫療系統用藥關卡重重,令不少患者求助無門,關注組促請政府檢討濕疹用藥門檻。

濕疹爆發或紅腫滲血水 長期抗病未有根治方法

濕疹是一種持久和續發的皮疹。香港過敏協會主席兼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何學工醫生表示,濕疹會令身體機能下降,引發紅斑、滲血水、水腫、脫皮等病徵;重症更會出現錢幣狀皮炎、囊泡狀皮炎、結節性癢疹、苔蘚樣皮炎等,亦有機會引致次級感染,包括膿疱病及疱疹性濕疹。

何學工醫生續指,「紅皮症」則是具致命風險的濕疹併發症,全身8成以上皮膚紅腫發炎及滲水,體溫流失可能引起低溫症;受細菌感染有機會引發敗血症,水分及蛋白質流失可釀成心臟衰竭及致命,故要立即入院治理,以免有生命危險。皮膚科醫生劉顏銘則指,嚴重程度不同,不同時期(急性發作、慢性)的濕疹,治療方法也不同。嚴重濕疹治療方法的確較複雜,但亦可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改善病情。

濕疹關注組聯同香港過敏協會,藉著9月14日世界濕疹關注日舉辦記者招待會,促請政府關注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於公營皮膚科治療時的苦況,並盡快檢討濕疹用藥門檻。(相片由濕疹關注組提供)
濕疹關注組聯同香港過敏協會,藉著9月14日世界濕疹關注日舉辦記者招待會,促請政府關注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於公營皮膚科治療時的苦況,並盡快檢討濕疹用藥門檻。(相片由濕疹關注組提供)

 

治療濕疹新希望 生物製劑有效控制病情

近年濕疹藥物有突破性發展,出現新式的針劑生物製劑。不同的臨床數據均表示,生物製劑能持續有效地控制濕疹,對使用傳統藥物未能改善病情的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

生物製劑能針對引發疾病的基因進行針對性治療,阻斷導致發炎的細胞激素活動,從而改善痕癢症狀,其成效比傳統口服免疫抑制劑理想,副作用也較少。生物製劑對肝、腎功能影響不大,安全性提升,能長期使用以控制病情,亦毋須如傳統藥物口服免疫抑制劑般,要醫護人員緊密及定期為患者抽血,減輕前線工作人員壓力。

申請生物製劑治療 濕疹患者關卡重重

濕疹生物製劑藥費每月逾萬元並需須長期使用。幸好,濕疹生物製劑已於2022年納入政府的撒瑪利亞基金中的資助藥物,供12歲或以上、經濟有困難並現正於政府治療的濕疹患者申請。可惜,現能成功申請政府資助的患者寥寥可數,暫時估計只有約20多人,即使有資格申請者亦困難重重。

濕疹關注組總結目前香港公營系統對治療濕疹情況,認為以下幾點急切需要改善:

  1. 傳統治療成效較低副作用較大
  2. 新型藥物用藥門檻高
  3. 濕疹患者不知生物製劑有資助
  4. 兒科與成人皮膚科用藥指引不銜接

濕疹患者需苦等6年 方可使用生物製劑

濕疹關注組表示,以目前情況估計,濕疹患者從輪侯新症至可以使用新型藥物至少等待6年,比輪候公屋時間更長。他們認為,適時向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提供效果較好藥物,例如生物製劑,有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並減輕病情所造成的生理及心理負擔。

濕疹關注組續指,政府應與其他先進國家如英國、愛爾蘭及丹麥看齊,包括放寬臨床用藥標準;劃一無論成人及兒童只需使用一種傳統治療無效便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讓病人重建健康人生。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