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要小心 中醫治頸椎錯位|健康有營
更新時間:00:00 2022-12-21 HKT
發佈時間:00:00 2022-12-21 HKT
發佈時間:00:00 2022-12-21 HKT

「頸椎錯位」即「頸椎小關節錯位」, 中醫古書稱「骨錯縫」,即指骨與骨之間的微小改變,幅度很小,但未能及時治療糾正,症狀範圍可以很廣泛和持久。
甘博士在應診時,最常見的上頸椎錯位症狀包括頭暈頭痛、眼矇、耳鳴耳聾、聽力下降、面部抽搐或麻痹、牙絞痛或有聲、咽喉異物感等。而最常見的下頸椎錯位症狀則包括頸痛、上背痛、肩項痹痛、上肢無力、肘部痹痛、手腕痹痛、手指痹痛、心律不正及血壓改變等。
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長期伏案工作、頸肌勞累可造成頸部肌肉力量不平衡,易致頸椎小關節移位;躺着看書、使用不合適的枕頭會導致頸椎關節變形;缺少運動鍛煉會使肌肉無力,關節易發生錯位。如未有及時獲有效處理,由於關節的應力改變,隨之產生頸椎骨刺增生、頸曲變直、頸椎間盤突出等嚴重後遺症。
治療頸椎錯位方面,筆者先用手法檢查,找出頸椎錯位的正確位置,再透過中醫正骨治療,只要手法輕巧精準到位,療效都是立竿見影。正如西元1739年(乾隆四年),乾隆下詔,任命吳謙和三朝御醫著作《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介紹治療脊柱方法,認為中醫正骨需具備「素知體相,識其部位」及「手隨心轉,法從手出」的診斷和手法技術。
甘博士提醒大家,坐車時不要打瞌睡,因睡着時頸部肌肉放鬆,一旦司機急剎停車,容易造成頸椎關節錯位。應避免俯睡牀上,令頸部過度旋轉而增加頸椎錯位的風險。不要彎腰向前低頭用花灑洗頭,這種洗頭姿勢會令頸椎受力勞損,久而久之,肌肉和韌帶就無法維持頸椎正常弧度,導致頸肌收緊及移位。拳擊運動員在對練時,應保持收緊下頜姿勢及雙手有保護下頜的反應,以免容易被對方打出鈎拳致頸部旋轉而錯位。工作期間,每次低頭多於20-30分鐘,可做簡單的頸部活動,減少頸部壓力,也可每隔1-2小時做八段錦第一至四式(約一分鐘), 舒緩頸部肌肉緊張。
最Hit
雙髀三拼燒味飯5000人讚好!唔使$100獲網民盛讚平靚正 原來出自呢間老店......
2025-04-30 16:25 HKT
甘肅女大生執手機跌入化糞池溺斃 網民:最悲摧的死法
2025-05-01 11:05 HKT
中年好聲音3丨「譚詠麟愛將」爭奪7強席位出絕招!老婆激罕現身外貌驚為天人 撞樣TVB小花
2025-05-01 14:53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