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1個部位疼痛恐患胃癌 醫生:有齊3症狀已屬中末期 (附高危食物)

更新時間:16:50 2022-10-24 HKT
發佈時間:16:50 2022-10-24 HKT

都市人經常捱夜,生活壓力大,食無定時,很易出現胃痛問題。有胃腸肝膽科醫生指出,胃癌與胃潰瘍的胃痛症狀相似,常被大眾混淆。當1個位置疼痛,就可能患上胃癌,若身體有3大症狀同時出現,可能已至中末期。

胃癌胃潰瘍3大共同點

胃癌,與一般胃潰瘍的胃痛症狀有何共通點?台灣胃腸肝膽科醫生蘇銘堯在節目《健康2.0》表示,胃癌與胃潰瘍均有相似症狀,包括:胃痛、胃悶、胃脹。大部份胃癌患者於空腹或飢餓時,會出現腹痛情況,同時亦會因潰瘍與腫瘤的緣故,影響消化。

出現3症狀或屬中末期

蘇醫生指出,由於癌細胞生長速度較快,黏膜會較易受損,故此除了上腹痛,胃癌通常與上消化道出血症狀一同出現,包括:排出黑色糞便、吐血、莫名其妙的貧血等。若出現上述症狀,則須求醫。他續指,除了排出黑色糞便外,大部份胃癌患者營養吸收情況較差,導致體重下降若合併以上2種情況同時出現,則須進一步檢查,因恐怕已屬胃癌中末期。

肉類愈紅愈易致癌?

蘇醫生續指,胃癌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例如含硝酸鹽、亞硝酸鹽的食物致癌風險高。他解釋,為讓肉類保持鮮紅,生廠商會添加保鮮劑。不過,保鮮劑經過人體代謝後,很易產生致癌因子。

引致胃癌的高風險食物及因素,還有下面這些:


預防胃癌2大因素

蘇醫生指出,除了避開致癌食物外,唯一可減低患胃癌風險的就是,在臨床上根除幽門螺旋菌 。因為感染幽門螺旋菌,可引發胃潰瘍、慢性胃炎,長此下去,有機會演變為胃癌。故此,根除幽門桿菌可減低患胃癌的風險。

胃癌7大症狀

胃癌為本港第6大致命癌症。根據癌症網上資源中心資料,胃是消化系統中的一部分,會分泌胃酸幫助消化,並將大塊食物研磨成小塊,然後透過腸道蠕動將食物逐步轉入腸道繼續消化程序。當胃部細胞出現異變,發展成為惡性腫瘤,就是「胃癌」,但胃癌成因至今未有定論。


胃癌高危一族

根據癌症網上資源中心資料,有7類人患胃癌風險較高:

同場加映:26種防癌食物

維持健康飲食,有助預防癌症。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網站列出以下26種有助預防癌症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堅果類等,不妨多吃: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