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潮濕|落雨風濕骨痛 脊醫教路紓緩
更新時間:19:19 2022-03-25 HKT
發佈時間:19:19 2022-03-25 HKT
發佈時間:19:19 2022-03-25 HKT

看天氣預報,還要多下幾天雨,濕濕漉漉的天氣,令人渾身不對勁,老友記更容易出現腰痛、膝痛等關節痛,也即所謂風濕,而就是年輕男女過往曾經撞傷跌傷,也容易舊患復發,頻頻呼痛。素食臨床營養學家及脊醫王俊華表示,在春雨綿綿季節,求助個案確有所上升,如果痛症不算嚴重,在家裏可做一些紓緩方法以減輕痛楚。
若果並非新患的痛症,可在患處熱敷二十至三十分鐘,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放鬆痛症關節附近的肌肉,減輕痛楚,之後再做一些伸展動作。長遠而言,脊醫王俊華建議應要注意均衡飲食與運動,每日做到消耗量大於吸收量,控制體重兼建立肌肉,減少關節承受的壓力,延緩關節退化。
要在一星期內成功減去一磅脂肪,必須每日消耗量比吸收量高出500卡路里,七天共要消耗3500卡路里;亦即每天大約少吸收一碗飯的熱量,再加大約半小時中等強度的運動,連續一星期可減一磅。
西方醫學上沒有風濕之說,要解釋為何潮濕落雨令人骨痛不適,暫時有兩種講法,一是溫度及濕度變化大,引致受過傷及有細菌的關節出現發炎,常見於腰和腳,例如膝關節、腰椎椎間盤突出的痛症;其次是一些關節功能性問題、舊患創傷,肌肉組織及韌帶組織纖維化導致高壓的關節,受到突然轉變的氣壓所影響,令關節變腫,發紅脹痛,限制了活動能力,因而步行變得不靈活,甚至腰肢僵硬。天氣轉晴,痛症有機會減輕,假如持續不適,應當求醫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