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運動醫道|內收肌拉傷多源於不良姿勢
發佈時間:11:46 2025-10-30 HKT
上期提示過非運動員腹股溝疼痛的各種病因,運動員的腹股溝疼痛亦有多種骨傷科病因,簡單的如大腿內收肌拉傷,恥骨聯合肌腱負荷過重或撞傷(恥骨痛),髖關節的股骨髖臼撞擊和髖關節的各種病變問題等,所以臨床上常用的分類包括:上期的疾病感染,骨傷科的肌肉問題例如內收肌,髂腰肌,關節問題例如恥骨,髖關節相關的傷患,這種「分類」有助於設計治療方案。
今日我們討論一下肌踺軟性組織問題,整體來說,長時間劇烈運動、重體力勞動、不當姿勢可能拉傷腹股溝區的肌肉,最普遍為內收肌群,髖屈肌,大腿四頭肌的股直肌,表現為活動時疼痛加重,局部按壓痛,休息後可緩解。
肌肉緊張易拉傷撕裂
大腿內側(內收肌),這5塊肌肉在你的大腿內側,它們幫助髖關節做內收動作,統稱為「內收肌」,很多朋友因為長期不良姿勢習慣,例如女性斯文的上落樓梯和行路姿勢,X型膝,扁平足等,內收肌容易形成緊繃。如果你核心力量又不足、內收肌又緊張,運動時肌肉就容易拉傷撕裂,或者你剛剛旅行,很多行路上山落山,不其然自然勞損性受傷,而且跑步、滑冰、球類運動中,很多衝刺、跳躍、變向、弓步訓練時,內收肌也是需要高度活躍的。
內收肌拉傷症狀包括腹股溝和大腿內側疼痛,雙腿併攏和行走時疼痛加劇,大腿旋轉特別是外旋時更困難。
髖屈肌是指讓髖關節屈曲的肌肉,也是腹股溝比較容易緊張的中心區域,我們每行出一步,都要用到髖屈肌,而長時間坐着,這些肌肉便容易緊縮,所以久坐不動、過度使用、外傷,都可能導致損傷。症狀包括背部、臀部以及腹股溝疼痛,抬腿時感覺疼痛乏力,長時間坐後更感覺僵硬,起步受影響。股直肌在三角位的外側,也是容易受傷而產生腹股溝位置痛的原因。
髂腰肌後面有個大滑囊,用於減少肌肉和骨盆的摩擦。重複的屈伸活動,上下蹲動,踢腿,跑步,可能會導致過份肌腱摩擦,引致滑囊發炎腫脹,疼痛和活動受限,症狀包括抬腿時(如跑步、上樓梯)腹股溝疼痛,可能伴有彈響,髖關節活動受限,交叉雙腿或合腳時疼痛。
郭志堅澳洲運動創傷物理治療專科文憑,前港足、亞奧運港隊隊醫,廣州中醫藥大學骨傷科學博士
查詢:[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