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室竟比馬桶更髒!專家盤點7大物件恐成細菌溫床 如何有效避免感染細菌?
發佈時間:11:14 2025-09-22 HKT

不少人都有到健身室做Gym的習慣,不過有外國專家指,原來健身室內有7類物品及區域的細菌含量,竟比公廁馬桶更髒,感染惡菌後甚至會引發肺炎等健康問題。專家教大家6招提防健身室惡菌,其中必學1種消毒法助除菌。
健身室竟比馬桶更髒!盤點7大物件恐成細菌溫床
據外媒《Huffpost》報道,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公共衛生教授Jagdish Khubchandani發表的研究一致顯示,健身室內部分物品及區域表面的細菌含量可能高於一般公廁馬桶座圈。而這些細菌更有機會引發輕微皮膚感染,甚至出現肺炎等健康問題,容易傳播流感病毒。為協助健身人士預防疾病,專家分析了健身室內7大細菌污染最嚴重的區域與物品:
健身室7大物品/區域暗藏細菌:
1. 瑜珈墊
細菌繁殖取決於觸摸頻率、表面面積大小、施加壓力及接觸皮膚與表面的濕度。有研究發現,最易沾染細菌之處正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區域,例如瑜珈墊。為降低感染風險,建議攜帶個人瑜珈墊、毛巾與手套,減少接觸共用瑜珈墊。
2.瑜珈球
瑜珈球的材質及紋理複雜,難以有效消毒,可能潛藏致病細菌與病毒。有一項針對俄亥俄州16間健身室設施進行研究發現,超過3分之1的健身器材表面檢測出金黃葡萄球菌陽性,其中瑜珈球的金黃葡萄球菌感染率尤其偏高。
3.槓鈴和啞鈴
自由重量器材、啞鈴、槓鈴及有氧運動器材的把手屬於常接觸區域,經常被潮濕多汗的手部使用,成為細菌溫床。有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的健身器材表面都存在感冒病毒。
4.有氧運動器材手柄
跑步機、橢圓機與健身單車的把手是另一個常見的細菌傳播源,若未經適當清潔,極易成為病原體傳播媒介。
5.沖涼房的牆和地板
沖涼房的牆和地板可能存在黴菌、真菌及其他細菌,屬於另一個高風險區域。許多人誤以為水流能沖走細菌,但實際上潮濕環境反而易促進微生物生長。除了沖涼房,更衣室和桑拿房的地板也容易形成溫暖潮濕的環境,助長真菌與細菌繁殖。建議勿將健身袋放置地板上,並於更衣室及沖涼房內穿著拖鞋,以防真菌感染傳播。
6.健身機器按鈕
除了跑步機、橢圓機與健身單車上的把手,這些機器上的按鈕也經常被觸摸,易受細菌污染,卻極少被徹底清潔乾淨。
7.飲水機
飲水機極易在使用者之間造成交叉污染,即使是個人水樽,若未經適當清潔與消毒,也可能成為細菌傳播的載體。需特別注意保持水樽清潔,尤其是樽蓋與樽嘴的接觸部位。
6招避免健身室感染細菌 消毒可按這1種方法
專家們又指,健身室環境雖易積聚細菌,但可透過以下6大方法有效降低感染細菌的風險:
- 使用器材前後,以消毒濕巾或噴霧徹底擦拭設備,建議可實施「3W方法」,即濕潤(wet)表面物件、等待(wait)消毒劑接觸物件的時間、將物件擦拭清潔(wipe),有效殺滅或清除微生物。
- 使用健身室前後徹底洗手,運動期間避免觸摸臉部,防止病原體經手部傳播至面部。
- 覆蓋所有開放性傷口,以防葡萄球菌等細菌侵入。
- 若身體感到不適,應留在家中,避免將病原體傳播予他人。
- 禁止共用毛巾或刮鬍刀等個人物品。
- 建議安排於人流較少時段鍛鍊,避開感染高峰期。
資料來源:《Huffpost》
延伸閱讀:這家電恐比馬桶髒15倍 研究揭100%驗出糞便細菌!盤點家居10大細菌溫床
---
相關文章:
用錯砧板恐成惡菌溫床 醫生教清潔保養5步驟 使用多久必須換?
錯誤使用水樽釋有毒物質!裝這8種飲品恐成細菌溫床 如何正確清洗避風險?
廚房抹布放2日含菌量破6億 比馬桶更髒!醫生籲3情況須立即更換免中毒
食用安全|1物件比馬桶髒5倍恐致腎衰竭 研究揭家居8大位置易藏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