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男子每日吃1種魚竟傷腎中毒 尿液砒霜量超標6倍 指甲現1症狀恐中招

更新時間:12:53 2025-09-18 HKT
發佈時間:12:53 2025-09-18 HKT

【食物中毒】魚類雖營養豐富,但部份魚類卻暗藏中毒風險。一名年約60歲的男子不煙不酒,但因為每天都吃1種魚,卻導致腎功能惡化,小便的砷(砒霜)含量超標近6倍,證實患上慢性腎病。有醫生提醒,如發現指甲出現1症狀,有機會是身體出現砷中毒的警號。

食物中毒|男子每日吃1種魚竟傷腎中毒 尿液砒霜量超標6倍

愛吃魚也會食物中毒?腎臟科醫生林軒任在Facebook專頁,引述台中榮總臨床毒物科醫生鍾牧圻分享的上述病例指,該名年約60歲的男子一向睡早起、飲食清淡,卻在某次身體檢查發現其腎絲球過濾率(腎功能指標)只剩40幾分(正常值:約85分)。而且驗尿時更發現他的小便含有12項重金屬,當中砷(砒霜)含量超標近6倍。

經醫生細問得知,原來男子一向熱愛釣魚,每天都會進食自己釣來的深海魚,而深海魚類、甲殼類、貝類等海鮮,往往容易累積較高濃度的砷,若長期攝取恐導致慢性砷中毒。該男子後來獲處方重金屬解毒劑及戒掉進食深海魚的習慣後,腎絲球過濾率回到80幾分水平,小便中的砷也回到正常值。

對此病例,林軒任醫生解釋指,砷就是俗稱的砒霜,他並借此分享以下有關砷中毒的途徑、症狀及高風險族群:

 

 

食物中毒|砷中毒的途徑/症狀/高風險族群

林軒任醫生指,日常生活中,砷通常透過以下4種途徑進入身體:

  • 受污染的地下水或農作物:地下水受砷污染可引發烏腳病,導致皮膚病變和末梢血管病變。
  • 深海魚類與貝類:在食物鏈中,砷會從小魚累積到大魚,特別是深海魚類、甲殼類和貝類等,更容易累積較高濃度的砷。
  • 來源不明的保健食品:某些藻類(如藍綠藻、螺旋藻)和中草藥,可能在生長或製作過程中吸收或混入重金屬,若未經過嚴格檢驗,長期服用可能導致砷或其他重金屬超標。
  • 工業暴露:從事半導體等特定工業的人員,也可能因工作環境接觸到砷。

林軒任醫生又列出砷中毒的症狀,他指砷中毒分為急性砷中毒和慢性砷中毒,大多數人不太可能因飲食導致急性砷中毒,除非是攝入高濃度的提煉物(如砒霜)。急性中毒的症狀通常包括:

  • 腸胃不適:嚴重的腹瀉,甚至血便。
  • 心血管問題:心律不整。
  • 神經系統症狀:昏迷。

但他提醒,大家更需警惕的是慢性砷中毒,因為它往往沒有即時的明顯症狀,但長期下來會造成嚴重傷害:

  • 腎臟與肝臟損傷:不明原因的腎功能下降或肝臟發炎,就可能是慢性重金屬累積的表現。
  • 癌症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砷列為第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會增加肝癌、肺癌、膀胱癌和皮膚癌等風險。
  • 神經與皮膚症狀:手腳麻木、四肢無力,甚至指甲上會出現橫向的白色線條(米氏線)

林軒任醫生指,以下幾類族群需要特別留意,並可考慮進行重金屬篩檢:

  • 不明原因出現慢性疾病症狀的人:例如腎功能無故變差、高血壓、糖尿病控制不佳,或其他不明原因的疲勞、神經麻木等。
  • 飲食習慣特殊的人:長期大量食用深海魚類、貝類或甲殼類。
  • 長期使用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或中草藥:尤其是未經官方認證、從國外平行輸入的產品。

林軒任醫生指,若要預防砷中毒,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均衡飲食,並讓飲食多樣化,避免長期大量食用單一食物。假如要使用保健食品,建議選擇有政府認證的合格產品,避免購買來路不明、成分標示不清的產品。若篩檢發現重金屬超標,首先應檢視並調整生活中的暴露源,這通常比藥物治療更有效。最後,鍾牧圻認為亦可多吃蔬菜水果,蔬果富含維他命 A、C、E 等抗氧化物,有助於身體排毒。

延伸閱讀:坐著喝1類飲品易傷身?醫生揭久坐10大風險 恐變「慢性自殺」

 

資料來源:腎臟科醫生林軒任

---

相關文章:

全球第4大死亡因素 久坐不動恐致糖尿病癌症 專家教3招減風險 快步行也有效

久坐死亡率高200%?大笑可減風險?研究揭最佳作息時間 降血糖膽固醇

久坐超過1個時間易致大腸癌 患乳癌風險高36% 醫生教3動作坐著也可防癌

久站久坐青筋暴現=靜脈曲張?專家教分症狀 3招預防避免皮膚潰瘍

久坐|男子久坐開車呼吸困難 揭急性肺栓塞險死 醫生教做3動作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