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白飯恐致癌?這因素增致癌物含量 中醫教3種煮法降患癌風險

更新時間:13:12 2025-04-29 HKT
發佈時間:13:12 2025-04-29 HKT

常吃白飯恐致癌?有中醫師指,全球暖化竟會令稻米作物增加致癌物含量,有機會導致肺癌、膀胱癌,甚至增加嬰兒早夭的風險。到底吃哪種米最危險?如何煮飯能盡量清除致癌物?

常吃白飯恐致癌?這因素恐增白米致癌物含量

中醫師黃獻銘在Facebook專頁撰文警告,隨著全球暖化,稻米越容易吸收致癌物砷,因為當環境的二氧化碳水平上升,會改變土壤菌落,讓促進稻米吸收砷的微生物增加;加上稻米多種在「水田」,土壤缺氧的環境也讓根部更容易吸收砷,因此當氣候越暖,米越容易吸收砷,這亦意味著當人們進食米飯時,有機會增加罹患多種癌症的風險。

黃醫師引述研究指,砷元素一般可分為有機砷和無機砷,前者常見於海鮮,毒性低,不容易累積體內。相較之下,無機砷則因為有致癌風險而更值得關注,稻米含有的砷就正正是無機砷。

世衞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無機砷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可導致皮膚癌、肺癌及膀胱癌,更會提高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兒童與孕婦受到的影響最嚴重,少量接觸就可能造成長期健康影響,包括導致胎兒或嬰兒死亡率上升、出生體重過低、神經發育遲緩。

吃1種米更高危?1碗即達砷攝取上限

黃獻銘醫師指,根據美國環保署避免「膀胱癌與糖尿病風險」的砷攝取量建議,假設體重60kg成年人,每日攝取上限為7.8μg無機砷。假設每克白米(生)含0.1μg無機砷,代表每天只能吃78g米,即約2.5碗飯。

糙米因為有更高纖維含量,因此被認為比吃白米更健康。不過科學家發現,糙米裡的砷含量恐比白米更高,因為砷主要集中在米糠層,吃1碗糙米飯,就會達到每日攝取上限。

3種除砷煮飯法 減致癌風險

要預防攝取過量的致癌物砷,黃獻銘醫師提出3個煮飯方法,有效減低多達73%米中的砷:

如何煮飯降患癌風險?

 

1. 預蒸再煮法(可減少73%的砷)

步驟:

  1. 將米洗淨後,先隔著蒸架透過蒸氣逼出米外層的砷,或直接倒入滾水預煮5至10分鐘。
  2. 倒掉預先蒸煮使用的水或蒸氣冷卻凝結的水分,當中含有高濃度砷。
  3. 按照平日的米水比例(約1:1.5)將飯煮熟即可,不需要再瀝水,米飯口感與一般做法類似。

2. 傳統南亞瀝水煮法(可減少57%的砷)

步驟:

  1. 反覆清洗米,直至水變清。
  2. 用1:6的米水比例將飯煮熟。
  3. 煮好後把米湯瀝掉。

3. 洗米3次(可降低83%的致癌風險暴露)

步驟:

  1. 將米清洗3次。
  2. 用大量水煮,米水比例1:6。
  3. 煮熟後瀝掉多餘米湯。

白米含砒霜改吃這些主食更安全?

根據本港食安中心資料,是大自然中常見的一種元素,可分為有機砷、三價無機砷和五價無機砷三種形態。無機砷通常被認為會對人類造成較大的毒性影響,而有機砷的毒性則低很多。由人類活動產生的絕大部分砷化合物屬於三氧化二砷。這種無機砷化合物又稱為砒霜。

由於大多數砷化合物可溶於水中,故這種金屬較常見於海產,尤其是貝類。使用含砷的農用化學物會令砷在土壤和植物中累積,但這只會導致微量的砷殘留在食物中。

食安中心指,與其他穀物相比,米尤其吸收較多的砷,而無機砷是米中砷的重要毒性形態。由於碾磨過程能把含有大部分無機砷的穀皮去掉,故精米(白米)的無機砷含量較糙米為低。不過,進食糙米亦有益處,例如高含量的膳食纖維。

除了透過先洗米、加入大量水煮飯及棄掉過量的水,食安中心亦建議消費者考慮選擇多食用其他穀類及穀類製品,例如麵條、燕麥片及麵包,其無機砷含量一般較米為低。

資料來源: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食安中心

延伸閱讀:消委會食鹽推介|25款食鹽含重金屬恐傷腦致癌 14款最安全

---

相關文章:

肉類放雪櫃可永久保存?超過這期限恐中毒致癌 醫生教3招安全解凍保命

吃魚怕重金屬中毒傷大腦?醫生揭3種魚可安心吃 每周吃這份量改善認知功能

男子製炒飯做錯1步驟 食物中毒器官衰竭險死 如何自保避染惡菌?

超市3類食物絕不買!專家揭恐食物中毒脫水致死 這種水果超多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