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蠔毒素|男子海鮮檔食生蠔 一周後皮膚壞死不治 忽略4事恐24小時內喪命

更新時間:17:41 2023-06-22
發佈時間:17:41 2023-06-22

進食生蠔可致細菌感染死亡!美國一名54歲男子日前在海鮮檔進食生蠔後,感染創傷弧菌皮膚壞死,一周後不治身亡。本港衞生署表示,進食生蠔等海鮮時要注意4大事項,如果忽略4件事,最嚴重可導致24小時內中毒喪命。

生蠔毒素|吃生蠔後1周不治 揭感染創傷弧菌

綜合外媒報道,該名男子曾在密蘇里州聖路易市一間海鮮攤檔購買生蠔食用,幾日後開始感到不適,於是前往當地醫院求醫,經檢查後發現其感染創傷弧菌,懷疑因食用受污染的生蠔所致。醫院隨即為該名男子進行搶救,惟經過一周治療後,該男子仍出現皮膚組織壞死,最終不治身亡。

生蠔毒素|生海鮮含創傷弧菌 進食後可致食肉菌感染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創傷弧菌是一種自然存在於和暖海水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如果傷口接觸海水和進食被該細菌污染的生或未經煮熟的海鮮,可引致感染。

感染創傷弧菌引起的傷口可導致壞死性筋膜炎(即「食肉菌感染」)。壞死性筋膜炎是一種軟組織及筋膜的嚴重細菌感染,可破壞身體組織,甚至有致命風險。在香港,患上創傷弧菌引致的壞死性筋膜炎的死亡率大約是30%。食肉菌感染病徵如下:

 

壞死性筋膜炎的患者可能會感到四肢或軀幹疼痛或腫痛。受感染的皮膚可能出現發熱及紅腫,這些症狀會快速擴散。此外,患處可能會有潰瘍、水疱或黑點。疼痛的程度可能比可見的皮膚變化嚴重。患者亦可能會出現發燒、發冷、疲倦和嘔吐等症狀。

如進食被創傷弧菌污染的食物,可能會引起發燒、腹瀉、嘔吐及肚痛。如患者有其他疾病,尤其是肝病,創傷弧菌更可能引致血液感染,症狀一般包括發燒、發冷、血壓下降和皮膚出現水疱等。

生蠔毒素|感染食肉菌高危人士 7類人要小心

衞生署指,引致壞死性筋膜炎的細菌通常透過皮膚中的傷口,如切傷、刮傷、燒傷、昆蟲咬傷、穿刺傷口或手術傷口進入身體。由創傷弧菌引起的壞死性筋膜炎,也可以由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海鮮,例如從和暖海水中捕獲的蠔而感染。以下7類人感染食肉菌風險較高:

 

7類人易感染食肉菌

  • 經常處理或直接接觸生的海鮮人士
  • 肝病患者
  • 癌症患者
  • 糖尿病患者
  • 地中海貧血患者
  • 免疫系統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人士
  • 服用降低胃酸水平藥物或最近接受胃部手術人士

 

生蠔毒素|吃海鮮4大注意事項 忽略可致24小時內喪命

衞生防護中心又指,如果進食海鮮前忽略4件事,可能會導致感染創傷弧菌,嚴重者更會在24小時內中毒喪命。

 

注意事項1:避免傷口接觸海產。

  • 避免傷口接觸海水或生的海產。
  • 如出現感染症狀,例如持續皮膚紅腫及痛楚等,應盡早求診。
  • 前往街市時,避免皮膚接觸污水。

注意事項2:小心避免被刺傷

  • 留意海產的尖刺部份,如魚鰭、蝦頭和蟹等以免被刺傷。

注意事項3:做好保護措施

  • 在處理生的貝殼類海產或其他海鮮時,應戴上保護手套。

注意事項4:進食徹底煮熟的海產

  • 徹底煮熟海產,特別是貝殼類海產,如蠔、蜆及青口等,應煮至貝殼打開。
  • 避免進食生蠔或生的貝殼類海產。
  • 妥善將熟食和生的海產分開處理,以免交叉污染。

 

延伸閱讀:2種常見貝類毒素可致命 12款海產高危

食安中心表示,在受感染的貝類海產中,有5種毒素是較常見的,包括:麻痺性貝類毒素、痢性貝類毒素、失憶性貝類毒素、神經性貝類毒素和原多甲藻酸貝類毒素,其中有2款最危險可致命。

中心列出5種貝類毒素,並講解致病毒素特性、中毒症狀:

 

延伸閱讀:3部位最多毒素須切走 飲汁同樣高危

食安中心又指,貝類海產有3個部位最易含有毒素,如果連汁食也可能會中毒,因此應該避免食用,或在煮食前先切除,以減低食物中毒風險。

 

延伸閱讀:生吃海產或染海獸胃線蟲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醫生曾表示,食用未經徹底煮熟的海產有機會感染的海獸胃線蟲(Anisakis):

 

9種海產常有海獸胃線蟲

根據東京都福祉保健局網站資料,海獸胃線蟲主要寄生在海產內臟表面,或三文魚魚、鱒魚的腹部肌肉中。

 

5個方法預防感染海獸胃線蟲

東京都福祉保健局又列出5大預防感染海獸胃線蟲的方法。

 

《星島申訴王》100集誕生之我最喜愛影片票選,由6月16日至6月30日,玩遊戲贏取總值超過10萬豐富禮品!

立刻點擊投票👉🏻https://tinyurl.com/38dfzwtv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