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恐致中風/心臟病 醫生推薦5大降血壓運動 慢跑僅排第5名
發佈時間:18:15 2025-05-15 HKT

要預防或改善高血壓,經常運動是當中的關鍵之一。有醫生近日指,日常可多做5類運動,均可有效降血壓。而在這5類降血壓運動中,常見的慢跑、騎單車等的有氧運動,其降血壓功效竟然只排第5名,到底頭3名的降血壓運動是甚麼?
醫生推薦5大降血壓運動 慢跑僅排第5名
復健科醫生王思恒近日在個人Facebook專頁分享,最有效降血壓的5種運動:
降血壓運動|第5位:帶氧運動
帶氧運動包括走路、慢跑、游泳、騎單車等訓練方式,每週有規律地持續,可降低收縮壓4.5mmHg。
降血壓運動|第4位:肌力訓練/阻力運動
肌力訓練包括舉啞鈴、深蹲、拉單槓等訓練方式,每週有規律地進行可降低收縮壓約4.6mmHg。
降血壓運動|第3位:結合訓練
結合訓練是將2種訓練方式結合,在訓練將帶氧運動與肌力訓練一起做,收縮壓能降低6mmHg。
降血壓運動|第2位:等長運動
等長運動包括靠牆深蹲、平板支撐、坐空氣椅等訓練方式,旨在肌肉不改變長度的情況下產生力量。運動過程中,身體幾乎「不會移動」;等長運動降收縮壓的效果最佳,每周有規律地進行可降8.2mmHg。
降血壓運動|第1位:個人喜歡、可持之以恆的運動
只有規律又持續的運動才能有效降血壓,再有效的運動,只要懶得做,就無法發揮成效。
根據 2023 年發表於《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的論文指,有氧運動訓練、動態阻力訓練、綜合訓練、高強度間歇訓練以及等長運動訓練,這5種運動模式更有利於降血壓。關鍵在於除了上述的兩個原因,這些運動更能夠為心血管帶來以下三點好處:
- 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減少交感神經活性,同時增加迷走神經的作用,導致心率和血壓下降。
- 改善局部血流分配:肌肉收縮會暫時壓迫局部微血管,放鬆時則促進血液再灌注,反覆的局部血流量變化會刺激血管壁進行適應性重塑,強化血管調節,降低血壓。
- 誘發壓力反射調節:提升壓力感受器的靈敏度,增加對血壓波動的調節能力,減少血壓的波動範圍。
相關新聞:醫生推薦5種運動降血壓最有效 這種可在家做 每周做30分鐘也有效
恆常進行2大運動防高血壓 每周至少做90分鐘
根據2017年美國心臟病學會及美國心臟協會發佈的臨床指引,進行以下2類恆常運動,已被證實對預防和治療高血壓有不同程度功效:
1. 帶氧運動
- 頻率:每星期90至150分鐘
- 高血壓人士:收縮壓的平均減5-8mmHg
- 血壓正常人士:收縮壓的平均減2-4mmHg
2. 肌力訓練/阻力運動
- 頻率:每星期90至150分鐘
- 高血壓人士:收縮壓的平均減4mmHg
- 血壓正常人士:收縮壓的平均減2mmHg
高血壓有何常見症狀?頭痛/頭暈恐高危?
本港的高血壓情況非常普遍,據本港的「20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顯示,本港15-84歲人士高血壓的總患病率達29.5%。據衞生署資料顯示,高血壓是指當在休息狀態或放鬆身體時,血壓仍持續高於正常水平。如血壓持續超過140/90mmHg,便屬於高血壓。
由於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都沒有明顯病徵,往往要到併發症出現才知道患上「高血壓」,因而常被稱為「 隱形殺手」。一般而言,高血壓常見症狀如下:
- 眩暈
- 視線模糊不清
- 頭痛
- 疲勞
- 臉部發紅
衞生署提醒,患上高血壓而不加以治療或控制,可導致冠心病和心臟病發作、心臟衰竭、中風、視網膜血管病變、腎衰竭等嚴重疾病,甚至有致命風險。血壓越高和不受控制的時間越長,出現併發症的機會及其嚴重性越大。
延伸閱讀:經常肩頸痛恐高血壓警號 醫生教2大伸展動作降血壓 最快1分鐘見效!
---
相關文章:
最佳降血壓運動不是跑步游水?專家教做3大居家運動 做45秒也有效?
降血壓|誤喝3大「健康」飲品恐血壓飆升 這種茶都上榜 營養師推薦3大天然飲品降血壓
醫生推薦5種運動降血壓最有效!這種可在家做 每周做30分鐘也有效?
降血壓飲食|營養師教8招飲食減鈉 防中風/腎病/胃癌 哪類人忌用減鈉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