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菲定律應驗!熱氣球飛唔起 信任都跌落地|梁偉聰
發佈時間:14:10 2025-09-08 HKT

AIA友邦香港國際熱氣球節事件終於塵埃落定,連續四日鬧上熱搜,再加埋八號風球,最後以全數退款(不包括手續費)作結。回看四日,幾乎係活生生嘅梅菲定律(Murphy's Law):可以出錯的地方,基本上都出錯了。
一開始牌照未批,主辦單位盛事(亞洲)對市民的第一句就是——「我有權更改節目」。這個說法在法理上可能站得穩,但情理上就如打開潘朵拉盒子:民怨一爆,贊助商AIA即刻被拖落水、主辦過往爭議被起底、合伙單位爆料滿天飛……風向就係咁轉。
條款擋唔到民心 爆災難四步曲
第一步錯,用T&C起手。政府未能批出升空牌照,但主辦單位第一時間選擇搬出條款:「主辦單位有權更改節目內容」,反而觸發眾怒。
作為一個親子向活動,第一句應該係同理+保障+選項,而非冷冰冰的 T&C。一句「對唔住,我哋做唔到原定體驗——你可以即時退款、改期加優惠、或者免費入場但保留某區域,揀一個最啱你。」這才叫止血。條款只是底線,不是對外的「人話」。
第二步錯,是錯判形勢,責任轉移。主辦不但沒有即時解釋和止血,更稱自己「也是苦主」,甚至暗示事件是政府阻撓,試圖將責任導向他人。
政府不是「軟柿子」,當晚已由「消息人士」主動向媒體解釋不批升空申請的安全考量,並預告「有人轉移視線」的可能,顯然早有部署,並無意「做冤大頭」。
第三步錯,應變遲緩。老實說,是次活動的花費對大型保險公司的預算來說並非甚麼大開支, 若在第一日出事已經可以宣佈退票,甚至改為免費活動(保留VIP區域),人情上即刻回暖;可惜主辦同相關人士等採取了「有權用盡」,錯過咗黃金24小時。
第四步錯:遲來的體諒。由主辦到贊助反應都慢半拍,直到最後一日、又適逢颱風無法舉行,才終於宣布全數退款。快半步叫擔當;等到最後一日天氣都玩唔到先宣布,會畀人感覺係被動。
危機管理第一課:認清你的手牌
在任何公關危機之中,首要,不是對外說話,而是對內盤點你有幾多張手牌。出事一刻,不要先諉過於人,更不是搬條款,而是認清手牌:我有乜可以即刻做?
如果事前DD(due diligence)做得唔夠,事發時就更加要進一步DD:要了解主辦到底有甚麼能耐,安全上是否可行?有沒有替代方案?現場服務及指引(遮蔭、飲水、疏導、兒童區)能否跟得上?退款或改期的流程及說法準備好未? 這些全部都係可控嘅公關與營運環節。
錯過修補信任的最佳機會
危機才是品牌真正的照妖鏡。主辦錯判形勢,用盡「有權更改」這張牌;再補一句「我也是苦主」,只會火上加油。AIA被牽連不出奇,但作為冠名,如果能早半步站出來,贏回的將是長線的信任。
事件的真正遺憾,並非氣球未能升空,而是主辦與相關品牌錯過了一次修補信任、展現價值觀的最佳機會。今次風波說明,群眾的寬容,不等於可以試探底線;法理的正確,不等於情理的通行。
下次,第一句講同理,第二句提方案,最後才提條款。 因為觀眾買的從來不只是一張門票,還有被尊重的體驗,以及對香港「盛事之都」四字的信心。
梁偉聰-企業傳訊及財經公關顧問
🔗LinkedIn: https://bit.ly/3ClurwJ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wc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