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高中中史及歷史科課程框架 教評會:助吸引學生選修
發佈時間:21:20 2025-10-03 HKT

教育局今日(3日)公布優化高中中國歷史科及歷史科課程框架,多名教育界人士向《星島》表示支持。教育評議會會長何漢權認為,兩個高中選修科目經優化後「以學生為本」,有助吸引學生選修這兩個科目。
何漢權:以學生為本 以家國為念
何漢權表示,歡迎今次政府優化高中中國歷史科及歷史科課程框架,他認為是「以學生為本」,無論是優化後的課程框架或評估架構,均照顧到學生的需要,例如課程框架刪去評價唐玄宗等皇帝、研究宗教如佛教等內容,有助吸引學生選修中史科及歷史科。
與此同時,何漢權認為,優化後的課程框架,可讓學生以「家國為念」及拓闊他們的世界觀。他期望教育局可同步開展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工作,讓教師盡早掌握優化後的課程內容及評核方式。
教聯會:平衡並突顯兩科互補特色
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自新高中課程推行以來,兩科一直未有作出全面檢討,是次課程優化,平衡並突顯兩科的互補特色,他認為修訂方向正確,「今次當局全面檢視並更新課程,能確保課程內容與時並進,更好地回應社會發展及學生學習需要。」
黃錦良期望,當局在落實優化課程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對業界的專業支援,協助前線教師掌握新修訂課程的重點、教學策略及考評要求。同時,提供多元化及互動性的學與教資源,並精簡考評要求,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他指教聯會將繼續與教育局及學校緊密合作,支持優化課程的推行,培育更多具愛國情懷和世界視野的新一代。
朱國強:中史科更強調中共歷史進程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表示,他肯定兩科課程改革,優化高中中史科的課程框架中,更強調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進程,讓學生了解紅軍長征、西安事變等史事始末與意義,乃至分析中國共產黨在內戰取得勝利的原因與意義,有助學生從近代史更深入認識建黨、抗戰及建國歷程。
至於歷史科,朱國強指歷史科與中史科的視角與維度不同,新增單元「中國與世界︰國家走向現代化及成為國際重要成員的歷程」的課程與學習重點,涉及19世紀末至21世紀國家經歷的重大史事,「歷史科培養學生全球視野的本意不應該改變,反而從世界變局中,解讀中國發展的歷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