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蓮:料直資校非本地生不會短期內急增 預計明年推大學城概念發展綱要
發佈時間:10:48 2025-09-29 HKT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包括成立「留學香港專班」、放寬直資學校和資助專上院校招收非本地生等。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日強調,放寬直資學校招收非本地生不會影響本地學生入學機會,亦相信學校不會一下子大幅增加非本地生人數。至於北部都會區大學城發展方面,她透露相關小組已展開工作,會參考全球各地的大學城發展模式及成功經驗,預計明年公布概念發展綱要。
強調不影響本地生入學
蔡若蓮昨日在電台節目上,談及放寬直資學校招收非本地生的政策時表示,直資學校曾表達希望能增加收生額,吸納更多非本地生,她認為直資學校在課程、教學語言、收生機制或津貼模式等條件相對充足,相信不會影響本地學生入學機會。
她續稱,考慮到課程、師資及配套等因素,相信學校會逐年遞增非本地生人數,不會一下子大幅增加,「小學每班收到盡為33人,中學可收到41人,但課室容量達45人,所以直資學校可以用額差異,額外收非本地學生,不影響本地同學的入學機會。」
《施政報告》亦提到,各間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生佔比上限,將增至本地學額的5成。蔡若蓮指出,院校不是馬上用盡配額,而是逐年增收非本地學生,她重申有關調整不影響對本地生的資源,當局亦不會資助非本地學生,但院校需按自身條件考慮是否用盡配額。
北都大學城發展方面,蔡若蓮表示相關小組已展開籌備工作,會參考世界各地的大學城發展模式及成功經驗,而大部分院校已提交意向書,預料當局最快明年公布概念發展綱要。
她指大學城的3個板塊各有重點,3批土地亦在明年起陸續可以發展,希望各院校考慮如何配合地塊的策略定位,包括結合和配合北都發展、配合本港八大中心需要及國際教育樞紐建設等,而非只將原校舍搬遷到新校舍,「要考慮除了產業、配合當地發展外,院校之間如何合作。」
延伸閱讀:施政報告2025︱8大非本地生人數上限升至50% 多間大學表示歡迎 非本地生料增至3.7萬
冀院校配合板塊策略定位
教育局將通過新成立的「留學香港專班」,協助招攬更多國際教研人才和學生。蔡若蓮稱會聯繫不同政府部門,聯同院校一同到外地宣傳「留學香港」品牌,特別是對香港認識不多、但具潛力的地區,如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等。她指出,香港天然資源不多,故人才儲備相當重要,為國家發展培育更多創科人才。她相信香港有5間百強大學、兩文三語及東西匯聚等優勢,對全球頂尖科研人才具有很大吸引力。
另外,教育局將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的數字教育。蔡若蓮解釋,學生未來面對的是人工智能世界,故要學習人工智能素養、應用價值觀、能力和態度,預計學校會將資金投放在軟硬件,提升校園應用人工智能的環境及教學輔助等。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