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提升8大非本地生上限 教評會倡本地生資助學額同提升10%
發佈時間:11:04 2025-09-19 HKT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政府將以試點形式放寬直資學校招收非本地學生,以及自2026/27學年起,提升8間資助大學的非本地本科生上限至50%。有學界人士向《星島》表示,政府放寬直資學校收非本地生,有助吸引更多國際學生,惟須建立嚴謹機制,確保優先滿足本地學生的教育需求;而在提升8大非本地生上限的同時,也應增加本地生資助學額10%。
吳寶城:更應加強資源配套
教育評議會會長何漢權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支持香港吸納更多外地學生,認為與該會提出「門常開」的收生政策脗合,與此同時,教評會提出本地生資助學額同樣應提升10%,「即使是(增加)5%也好,給大學和中學有更多的彈性,例如招收更多『校長推薦計劃』等的學生。」
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指,近兩年選擇前赴海外升學的港生人數較前幾年有所下降,認為近年經濟、地緣政治等因素,均令不少人選擇留港升學。他認為,比起相應增加本地生學額,政府更應加強學生的資源配套,例如校舍、宿位、圖書館等,避免因非本地生增加,而影響本地生的學習資源。
另一方面,多間大學均對提升非本地生限額表示支持,認為可吸引更多優秀學生來港,進一步加強本港國際教育樞紐的地位。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則認為,做法「過於急進」,建議當局循序漸進,「先仔細研究各院校的收生容量,做好相關配套和考慮其他對社會的影響,才適宜再放寬。」
延伸閱讀:施政報告2025|朱國強質疑是否需改變教師註冊機制 李家超:改動政策前會諮詢 重視教師專業
放寬直資收國際生須有嚴謹機制
至於以試點形式放寬直資學校招收非本地學生,新界校長會主席朱偉林向本報表示,認為此舉有助吸引更多國際學生,然而,會方認為應建立嚴謹機制,確保直資學校優先滿足本地學生的教育需求,維護本地學生的入學權益。他又指,行政長官李家超前日發表《施政報告》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與多名學界代表會面,局方在會上指,期望以直資學校作為試點,日後希望讓官津學校參與,但未有提供具體時間表。
本報教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