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理學院取錄近半非本地生 新生:香港是從事國際研究最佳地點
發佈時間:11:11 2025-09-05 HKT

港府致力打造「留學香港」品牌,香港大學理學院院長周強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港大理學院今年錄取的逾600名本科生中,逾280人是非本地生,當中以內地學生佔大多數,共有逾200人,另有超過70名海外學生。有非本地新生認為對自己而言,香港是從事國際研究的最佳地點,因此選擇來港升學。
科研專才課程收生成績高
港大理學院院長周強表示,理學院通過大學聯招(JUPAS)、內地高考,以及國際公開考試,例如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及英國高考(A-Level)等,共取錄約606名本科生。其中,截至今年9月,理學院錄取了281名非本地生,當中包括75名海外學生及206名內地學生。
在理學院多個課程中,以「科研專才啟導課程」錄取的成績優秀學生較多,包括最少18名優秀非本地大學聯招學生,當中10人以IB成績入讀,分數介乎42至45分。周強強調,學院於新學年匯聚來自香港及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冀培養新一代年輕科學家及創業家,以應對社會挑戰。
鄒翔宇是「科研專才啟導課程」的非本地新生之一,他出生於深圳,3歲移居澳洲,其後回流深圳完成中學課程。他目前主修物理,並計劃輔修化學,為將來前往海外升讀研究院作準備;而港大課程中的「本科生科研培育計劃」提供豐富國際交流機會,有助他實現理想。雖然其他大學也有類似課程,但他認為港大的國際化環境帶來更多機會;又認為香港是從事國際性研究的最佳地點,因此選擇來港升學。
以IB滿分成績入讀港大理學士課程的黃祥瑜,在馬來西亞出生,其後於內地完成中學課程。他表示,自高中起每年暑假都會返回馬來西亞參與保護海龜的義務工作,跟隨研究員及博士生收集數據,從而對生物及環境保護產生濃厚興趣。他欣賞港大不僅提供深入研究的學習機會,更有豐富的義工及暑期研究項目,重視相關領域的研究。
倡國際生當大使宣傳香港
來自埃及的理學士及法學士(雙學位課程)一年級新生Ragaa ABDALBARY表示,她一直對生物科技如何改善人類生活及推動環境可持續發展深感興趣。她選擇港大是因為該校提供多項跨學科項目,讓她有機會探索科學與創新之間的交叉領域。她特別欣賞香港這座城市融合自然與都市的獨特氛圍;她亦認為雙學位課程具靈活性,有利未來發展。
問及政府希望將香港發展成國際教育樞紐、推廣「留學香港」,從學生的角度,政府可如何吸引更多國際學生,Ragaa表示可邀請像他們這樣的國際學生成為大使,去宣傳和對外交流更多香港文化;鄒翔宇表示,港大讓不同背景的學生可以交織在一起,自己參加了迎新日,認識一群來自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阿聯酋的學生,交換聯絡方式及吃飯,認為這是文化交流的好機會。
記者 佘丹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