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鴻烈逝世︱享年105歲 畢生推動高等教育 特首讚揚付出龐大資源心血

更新時間:10:53 2025-07-29 HKT
發佈時間:10:53 2025-07-29 HKT

香港樹仁大學校監胡鴻烈逝世,享年105歲,校方昨日發出訃告,公布胡鴻烈於7月27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詳辭世,其出殯儀式及追思活動安排將另行公布。胡鴻烈一生致力推動高等教育發展,於1971年與妻子鍾期榮一同創辦樹仁書院,分別擔任校監及校長;至2006年,樹仁升格為本港首間私立大學。行政長官李家超對胡鴻烈辭世表示哀悼,他讚揚胡鴻烈為香港專上教育發展付出龐大財政資源和個人心血,春風化雨,為香港立德樹人。

偕妻以積蓄創校 2006年升格大學

胡鴻烈於1920年在浙江紹興出生,自幼家貧,1942年於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曾出任前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首都塔什干總領事館副領事。其後,他曾前往歐洲進修,先後取得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及英國大律師資格,並在香港執業,曾出任市政局議員和立法局議員,協力香港落實推行9年免費教育等。

胡鴻烈於1945年與鍾期榮成婚,夫妻二人最為人熟悉的貢獻,是在1971年以積蓄創辦樹仁書院,並分別擔任校監及校長、向樹仁注入數以億元計資金,並在多年爭取及發展後,帶領樹仁於2006年升格為本港首間私立大學,並在鍾期榮2014年離世後兼任校長。為表揚胡鴻烈在公共和社會事務教育方面的貢獻,他於2008年獲港府頒授大紫荊勳章。

香港樹仁大學昨日表示,大學仝人對他深切悼念,並讚揚胡鴻烈與鍾期榮自創辦樹仁以來,多年來披荊斬棘,自資覓地建校,拓展學院規模,提升教學水平。校方亦把大學網站轉為黑白色,並發放紀念影片。在片中,胡鴻烈受訪時稱,在創辦樹仁時,能獲得大學學位年輕人只有約2%,認為中文中學的畢業生處境「非常值得同情」,所以與妻子創辦樹仁,並以「敦仁博物」作為校訓;為了建校,他們在寶馬山的斜坡上打了176條樁柱,單是打樁已花了6年多,「人家都笑我是大傻瓜,你自己花這麼多錢來辦學」。

堅持四年制 港英時代失資助

行政長官李家超亦發文哀悼胡鴻烈辭世,讚揚胡鴻烈與鍾期榮一同創辦樹仁書院,增加香港青年接受專上教育的機會,並始終堅持「敦仁博物」的教育理念,不遺餘力推動樹仁成為樹仁學院和香港首間私立大學。他形容胡鴻烈為樹仁親力親為,直至離世前仍擔任校監兼校長,深受師生和校友敬重及愛戴,更為香港專上教育發展付出龐大財政資源和個人心血,春風化雨,為香港立德樹人,並一直積極參與公共事務,貢獻卓著。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為1982年樹仁社會學系畢業生,他指最難忘1978年港英政府提出「四改三」,即將大專由四年制改為三年制,如果院校不接受便不獲政府資助。陳國基指胡氏伉儷當年堅持樹仁維持四年制,並親身向學生解釋,強調四年制才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安排,寧願放棄政府資助,也堅持教育理念,保留四年學制,自己當時作為學生亦在場。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則指,胡鴻烈畢生奉獻教育事業,致力推動高等教育普及化,並以「敦仁博物」校訓培養仁德兼備的學生,其教育理念與熱誠惠澤世代學子,實為教育界的典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胡鴻烈在過去半世紀為社會培育眾多人才,享年105歲。他曾分享長壽的關鍵要素,在於讓自己的身心保持活力,「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本報教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