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中學辯論賽|兩地冠軍激辯「北都大學教育城」 港隊重奪總冠軍
發佈時間:10:53 2025-07-28 HKT

港府積極將本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近日舉行的「第5屆港澳中學辯論錦標賽」,來自今年港澳學界辯論賽的兩隊冠軍人馬,就「香港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能有效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大學樞紐」展開激辯。最終來自澳門的教業中學稱大學教育城仍處於草議階段,又指規劃周期長,力證北都「有效推動」之說是「言之尚早」,成功擊敗正方迦密栢雨中學。今年賽事中,香港代表隊亦重奪總冠軍寶座。
反方力證說法「言之尚早」
是次辯論賽由《星島日報》及澳門演辯學會主辦,兩場賽事於上周三圓滿結束,今年香港代表隊及澳門代表隊各勝一場,評判票選錦標賽總冠軍,最終香港代表隊以7比3,重奪總冠軍寶座。
其中一場賽事由獲得「星島第40屆全港校際辯論比賽」冠軍的迦密栢雨中學,與獲得澳門「第26屆校際辯論比賽」冠軍的教業中學對壘,辯題為「香港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能有效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大學樞紐」。
正方迦密栢雨中學主辯譚靖彤甫開場表示,香港院校各具吸引力,「可惜未有聚焦點」。北都大學教育城可邀請海內外專上學院成立分校,建立品牌課程,配合鄰近的新田科技城及港深創科園,可與大灣區打造創科產業鏈,促進產學研;教育城亦可提供宿舍及人才公寓,共享資源,實踐「跨院校、跨學科、跨界別、跨境發展」,塑造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
反方教業中學主辯袁詩然則質疑,北都大學教育城仍處於草議階段,「不止未有成果,連一項合作協議甚至備忘錄都沒有」,直指「有效推動」是「預設成功的說法」。她又認為,洪水橋、牛潭尾及新界北新市鎮的地段相隔甚遠,使學術資源、科研設施無法集中,不利於院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加上大學教育城規劃周期長,至投入應用約需10年,未必能迎上變革潮流。
評判:整場辯論「很有動態」

最終,教業中學憑出色表現勇奪金獎,主辯袁詩然亦獲頒「最佳辯論員」;迦密栢雨中學則獲頒優異獎。袁詩然在賽後向本報表示,與香港同學切磋的機會難得,笑稱「香港的同學有香港的味道」,兩地都有各自的辯論特色,可互相學習。
評判之一、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系主任暨專業應用教授李文指整場辯論「很有動態」,讚揚雙方「表現非常精彩」,坦言成績非常接近。作為多屆賽事評判,他讚揚學生表現「越來越好」,今年學生對新聞時事、題目的理解加深,又認為澳門學生「語言運用更『放』」,而香港學生「用詞一板一眼、正經一點」。
此外,今年香港代表隊重奪總冠軍,聖公會曾肇添中學主辯李思恩稱,港隊致勝關鍵是對辯題較為熟悉,又指澳門對手實力強勁,有點「出乎意料之外」;而首次與澳門同學對壘的機會難得,可為他們提供新思路,擴闊眼界。
反方教業中學主辯袁詩然提出,北都大學教育城不止未有成果,連一項合作協議甚至備忘錄都沒有,質疑「到底何來有效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大學樞紐)?」
記者 鍾綽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