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4成中五中六生呈抑鬱焦慮症狀 越嚴重越抗拒求助 社聯籲提供「無標籤」支援
發佈時間:17:36 2025-05-12 HKT

中學文憑試(DSE)考生的精神健康問題備受關注,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今年2月至4月期間訪問來自13間中學合共1017名中五及中六學生,發現約4成受訪學生出現抑鬱或焦慮症狀,兩者均有的更達24%,亦有約3成學生失眠;如以壓力指數計算,逾兩成學生的分數達到最高的10分,平均分亦達7.4分。研究亦發現心理困擾情況越嚴重的學生,越會因忌諱遭負面標籤或擔心家人反應等因素而拒絕求助。
學生面對「高競爭、高執著、低希望感」壓力
社聯指出,中五和中六學生均身處「高競爭、高執著、低希望感」的壓力,並無二致,認為社會除了應向他們提供更多的「無標籤」支援外,僱主以至政府政策亦要嘗試從源頭出發、緩解老師和家長的焦慮情緒,令他們得以從同樣高壓的環境中「放過自己」,進而協助年青人排解壓力。
是次調查訪問了739名中五及278名中六學生,發現在受訪過去兩星期左右,共有約41.9%學生呈現抑鬱或焦慮症狀,分別出現兩種症狀的各佔整體約37%和29%,兩者均有的則佔整體24%,共245人,另有約31.8%的學生出現失眠情況。如以壓力指數計算,有約21%學生達到最高的10分,平均分和中位數分別是7.4分和8分。
對於學生面對的心理困擾,社聯指他們主要受周邊環境競爭激烈、不滿他人比自己好的「競爭感提升」影響;難以放下遺憾不滿或保持平靜的「執著心態」;以及感到難以解決問題方法、所做的事對將來沒大幫助的「希望感削弱」三方面。他們舉例,有約6成受訪學生認同「在學校裡總是互相競爭」、7成人同意「對我來說比別人表現得更好很重要」,另外7成學生不認為「自己的表現與其他同齡孩子一樣好」,且有4成人不認同「能夠放下過去遺憾和不滿情緒」。
至於求助方面,調查反映心理困擾情況越嚴重的學生,越會因忌諱遭負面標籤或擔心家人反應等因素而拒絕求助。社聯總主任(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姚潔玲解釋,出現這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家庭鮮談壓力或困擾問題,子女可能是害怕家人誤解或受不了有關情況;惟調查反映中五和中六學生面對的壓力情況相若,因此要讓學生提早知悉求助並沒有問題。
提供「無標籤」支援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表示,社會最重要的是透過跨專業合作,為學生提供「無標籤」支援,尤其是中五以下的學生都可能要面對將來文憑試的壓力,所以要及早為學生提供支援渠道。他亦強調家長和教師也身處與學生一樣的高壓環境,令他們難以「放過自己和孩子」,建議僱主應要協助員工化解困擾,政府制訂政策時亦應涵蓋協助家長和老師,令他們辨識和減輕自身焦慮對學生的影響,做到與受壓學生「共情」。
記者 歐文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