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2025︱中史科卷一恢復必答題考抗日戰爭 教師:摘星關鍵在漫畫題

更新時間:12:27 2025-04-30 HKT
發佈時間:17:34 2025-04-29 HKT

文憑試中國歷史科今日開考,今年卷一恢復必答題,甲部問及秦朝焚書和坑儒的具體內容和影響,以及漢武帝的統治思想;乙部題目則圍繞抗日戰爭,包括分析漫畫,找出作者對日軍侵略行動的看法,以及分析中國於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有中史科科主任表示,如考生能仔細闡述漫畫特徵,再援引史例作答,便有機會「摘星」。

有考生認為不難作答

文憑試中史科今日舉行,考評局表示,共有約6800名考生應試,各試場學校的整體運作暢順。過去4屆文憑試,中史科卷一必答部分因疫情調適至甲部古代史,或乙部近代史選答一題,佔20分,今年回復涵蓋甲、乙兩部,佔40分。古代史問及秦朝焚書和坑儒的具體內容及影響,以及闡述漢武帝「獨尊儒術」的統治思想;近代史則圍繞抗日戰爭,資料包括3幅漫畫,分別描繪日軍侵華、游擊隊及全民抗戰,要求考生分析作者對日軍侵華的看法及抗日戰爭得勝的原因。

在元朗試場應試的劉同學認為,自己亦熟悉秦漢歷史,故不難作答,而漫畫題的考問方式簡單直接,「不同細節都給足答案,例如人物表情、衣着等都有提示」。而在觀塘區應試的呂同學亦形容,抗日戰爭屬「大路」的考核範疇,已熟讀相關史料,故不難理解漫畫的涵義及提出證據,例如全民抗戰的巨浪意指國共合作、海外華僑協助抗戰等。

聖若瑟英文中學中史科科主任陳少波分析,甲部有關秦漢的題目直白,考核考生的背誦能力,「不是特別刁鑽的題目,基本上學生有背、讀這部分,20分都相對『穩陣』」;而乙部因有漫畫題,整體難度較甲部略深,考生「摘星」關鍵在於能否仔細闡述漫畫特徵,再援引史例作答,例如圖一的戰馬腿部受傷,是暗諷日軍侵略徒勞無功,以及文句「又佔領一塊地方」,意味日軍貪得無厭等。

選答題涉政治運動易混淆

至於卷一選答部分,考生須從甲、乙兩部分中,各選一題作答。甲部問及北魏孝文帝漢化、南朝士族衰落原因、隋唐盛世的成就、清初的民族政策與君主集權;乙部則問及鴉片戰爭與八國聯軍之役、五四運動,以及大躍進及改革開放政策。在觀塘試場應試的張同學表示,自己選答清初及有關大躍進的題目,已熟讀相關史料,亦有溫習坊間的精讀筆記背誦史例,有信心取得第5級甚至5星佳績。

陳少波預計,甲部有關魏晉南北朝一題,以及乙部有關大躍進及改革開放一題,只有少數考生會選答,因後者涉及很多政治運動,考生容易混淆。他指如考生選答隋唐盛世,回答貞觀之治的成就是建基於隋文帝的開皇之治,還是唐太宗個人能力時,宜善用史例作駁論,例如唐太宗雖承襲隋朝「三省六部制」,但在其中加設「政事堂」提升行政效率,反映唐太宗個人能力高超等。

記者 盧嘉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