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研抗惡菌 合成炭疽黴素

更新時間:12:08 2023-03-09
發佈時間:12:08 2023-03-09

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會令皮膚或軟組織出現流膿、腫痛,嚴重更引發敗血病。科技大學開發全新化學合成方法,生產有效抑制MRSA生物膜形成的炭疽黴素和炭疽黴素B,產量較現有方法多63倍,創全球最高產量紀錄。科大化學系副教授童榮標透露,團隊正與生物實驗室合作,將炭疽黴素轉化為抗生素,治療由耐藥細菌、超級細菌引起的致命細菌感染。

科大化學系副教授童榮標,與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錢培元帶領研究團隊,成功設計一種合成路綫最短的化學合成策略,僅運用10個步驟,便能生產出較目前合成方法多63倍的炭疽黴素,產量創全球最高紀錄。而化學過程中使用的試劑和溶劑亦減少,大大降低研發成本。


助開發新型抗生素

由於MRSA對青黴素等常用抗生素具耐藥性,研究將炭疽黴素轉化為抗生素,對抗包括MRSA在內的抗革蘭氏陽性菌是科學家多年的目標。新方法打破以往炭疽黴素產量少,難以進行多次實驗的限制。團隊證實炭疽黴素能抑制MRSA生物膜形成,使用低濃度便足以殺死或抑制細菌生長。

童榮標表示,新化學合成技術助科學家進一步研究以炭疽黴素作抗生素的活性,為臨牀藥物開發奠定基礎。團隊正與一所生物實驗室合作,合成炭疽黴素抗生素,冀可用作治療由抗生素耐藥細菌,甚至超級細菌引致的致命細菌感染。

本報記者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