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教育」課降至中二開始

更新時間:09:54 2016-07-20 HKT
發佈時間:01:15 2002-09-16 HKT
Elsie上周同一班大學舊同學茶敍,大家談到最近陸續在報章看到學生自殺的新聞都有點惋惜,Elsie老友Susan表示,學生開課後需適應許多新事物,壓力大增,容易有衝動行為,無論家庭及學校都要多點留意學生的情緒。Susan收到料,知道最近不少學校開始重視「生死教育」,甚至為初中學生開班,態度頗積極,這股「生死教育」熱潮似乎已席捲中學。

  Susan的兒子在孔教學院何郭佩珍中學就讀,她表示,其實由去年開始,學校已在課堂中首次引入生死教育,但今年更將計畫擴展至中二學生,可見校方非常重視生命教育。

  Elsie一向以為學校只會跟高年級學生談論生死這類敏感問題,想不到郭佩珍中學竟如此創新,肯為初中生提供「生死教育」,於是即向該校公民教育組黃笑芬老師了解詳情。

  黃老師同Elsie講,學校已定在今個學期,安排中二學生全年接受九課「生死教育」,點解揀中二學生﹖黃老師解釋,「中一生始終太年幼,未懂生死問題,但中二學生升上中三後則開始面對不少學業及成長問題,但又未夠成熟處理,例如面對拍拖或學習困難時往往無所適從,所以校方認為中二學生是最急需接受生死教育的一群。」

  原來何郭佩珍中學去年已參加贐明會首次推行的「青少年生死教育計畫」,除安排同學參加講座及到善終病房做義工外,更在中三及中四每學年的班主任課中,引入三至四堂生死教育,由於效果不俗,今年才決定再接再厲,甚至將接受教育的學生年齡降至中二,還打算舉辦「動物嘉年華」,鼓勵同學尊重動物的生命。

  此外,該校亦計畫全校老師接受這方面的培訓,黃老師坦言﹕「希望令全校達至全民(老師)皆兵,因為老師在德育課成日講生死教育,可能有點突兀,反而在其他課堂內引進生死教育的話題,可向學生更自然地灌輸正確的生死觀念。」

  贐明會青少年生死計畫統籌鄭冰兒同Elsie講,他們去年是獲得優質教育基金資助,才可進行為期兩年的「青少年生死教育計畫」,計畫包括提供生死教育手冊、舉辦講座及體驗服務等,反應非常理想,共有一百一十所中學登記,約佔全港中學的四分之一,可惜最終因撥款有限,只能為八十所學校提供服務。

  鄭姑娘坦言,現時專為年輕人提供的生死教育非常缺乏,但這些生死觀念卻是必須的,「很多老師覺得同年輕人講死亡好冒險,但若忌諱唔提死亡,就沒有逼切性,年輕人不會知道生存的意義。」

  除了學校需要投入外,Elsie認為家長亦要接受這類教育,尤其是受近年經濟不景的影響,Elsie留意許多衝動的父母竟會作出帶同子女輕生的行為,實在令人難過。

  Elsie知道這股生死教育的熱潮不但席捲學校,亦已吹到家長層面。Elsie收到料,知道教育署今年有針對家長的新計畫,該署德育及公民教育組總課程發展主任張永雄對Elsie表示,為配合課程改革要求為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及態度」,今年會將生命教育列為公民教育的重點項目。

  張永雄表示,其中一項計畫正是培訓家長,他說﹕「家長對學生的價值觀有重大影響,我們已定於十一月底為家長舉行一個名為『家長擔當的角色──幫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的公開講座,希望結合家長這個重要資源做好生命教育。」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你報料,傳真:2798 2688或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