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峰會協議 未納化石燃料淘汰路線圖

更新時間:03:00 2025-11-24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1-24 HKT

  在巴西貝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經過「加時」後於上周六閉幕,達成名為《全球動員,團結協作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協議,但在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印度等國反對下,未如歐盟等國所要求的納入一個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路線圖。
沙特俄羅斯印度等反對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的代表經歷兩周激烈協商後,在亞馬遜雨林邊緣、一座舊機場上方搭起的巨大帳篷內,近200個國家一致通過新的有關氣候行動的總體協議《全球動員:團結協作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美國在總統特朗普刻意迴避下,缺席本屆會議。
  歐盟等國原本力推一個包括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路線圖」的協議,但相關字眼最終未出現在文本中。取而代之的是,協議呼籲各國「自願」加速氣候行動,並重申2023年杜拜COP28所達成的共識,也就是全球應逐步轉型、遠離化石燃料。歐盟曾警告,若未解決化石燃料問題,本次峰會恐以破局收場,但最終接受了措辭較為溫和的協議。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雅各布斯教授說:「沙特阿拉伯、阿聯酋、俄羅斯、印度對任何有關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措辭,都持堅決反對態度,這揭示了全球氣候政治日益激烈的衝突。」大會舉行期間,推動「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路線圖」的數十國與堅決抵制的產油國和新興經濟體之間,出現激烈角力。
  《全球動員:團結協作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協議是在閉幕全體會議上,由COP30主席多拉戈宣布。協議指出,到2035年之前,富裕國家應將其提供的資金增加兩倍,以幫助其他國家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協議還指出,不斷增加的貿易壁壘對清潔能源技術使用造成一定限制,氣候機構應分析如何使國際貿易與氣候行動保持一致。
  中國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李高說,貝倫氣候大會能夠達成這份文件實屬不易,表明全球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世界大勢。中國宣布的國家自主貢獻中「力爭做得更好」這句話,被各方所接受,成為國際共識。 大會文件顯示,土耳其將主辦第三十一次締約方大會(COP31),由澳洲派代表擔任談判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