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編採掀AI革命 省時卻常出錯

更新時間:03:00 2025-11-17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1-17 HKT

  全球的新聞機構也像很多產業般,正受人工智能(AI)衝擊,徹底改變新聞編採與傳播方式。雖然AI能大量減少一些編採的費時程序,但AI生成的摘要與引言出錯也時有所聞。
  《紐約時報》指出,傳統新聞機構越來越多使用OpenAI和Google等公司的AI機械人,讓篩選大量資料、追蹤消息來源與生成標題等過去需花上數小時的工作,變得更有效率。《財富》雜誌、Business Insider等媒體,已開始探索使用AI撰寫完整文章,但會告知讀者,文稿仍會有員工把關。
  這讓許多新聞從業者不禁自問:AI會否取代新聞工作,或更具體到底會取代哪些職位?前路透社總編輯艾德勒說:「AI是新聞從業者的絕佳工具。它擅長分析大型資料集群、整理筆記、檢查拼字與文法,甚至能指出報道內容潛在的問題。但就像許多科技一樣,它也伴隨相當大風險。」
  英國報刊集團Newsquest聘用30多名使用AI挖掘深入報道的記者;《時代》雜誌使用AI聊天機械人製作以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主角的2024年度風雲人物專題;美聯社今年運用AI,快速整理上萬篇與1963年甘迺迪總統、1968年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及1968年甘迺迪胞弟羅拔.甘迺迪三大暗殺事件有關的文獻,借助AI讓文件可被搜尋並自動產出摘要。
需要數十次更正
  但新聞機構內部也出現一些反彈。兩名知情人士透露,《華盛頓郵報》一名工程師今年對一款正在開發的新AI工具表達擔憂,因為新工具能自動摘要並彙整網上各媒體的新聞內容,《華郵》的律師認為這可能侵犯知識產權。
  在彭博社,一項利用AI生成新聞摘要的實驗,伴隨而來的是數十次更正。其中一篇8月1日講述瑞士對特普關稅反應的報道,後附註「因AI摘要錯誤地將盈餘誤植為赤字,錯誤的摘要已被移除」;彭博也刪除9月22日一篇關於私募股權特稿的摘要,原因是AI錯誤歸納一段引言。華盛頓的Axios新聞網一向公開支持AI運用。Axios營運總監墨菲說:「自動化目的不是要犧牲品質,更不是為裁撤記者,而是針對一些不需勞煩人力專業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