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邁分手博物館 用創意「展」走哀傷
發佈時間:03:00 2025-02-23 HKT

全球第2間分手博物館去年底在泰國清邁成立,上千件館藏中有令人心碎的生死離別,也有暖心和有趣的生活小故事,館方希望民眾來到博物館時,都可以自由地表達情緒和抒發情感,也希望透過創意的方式,讓大家從哀傷的情緒中復原,把物品捐給博物館就像一種告別的儀式。有德國女子捐贈了一把斧頭,她曾用這把斧頭砍碎自己屋內舊戀人的家具,也斬掉了情絲。
全世界第一間分手博物館(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s)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克羅地亞,創辦人是藝術家Olinka Vistica和Drazen Grubisic,兩人原本是一對情侶,交往4年後決定分手,兩人後來在幾次的藝術節中展示了交往時期的物品,記錄那一段時光,意外頗受好評,兩人因此成立了分手博物館。清邁是分手博物館在全球的第2間永久展館,去年11月開幕,目前館藏約有3500件,會定期更換展品。這些館藏都是一般人的生活物品,但每件物品都有着與分離相關的故事。
館藏展品來自世界各地
清邁分手博物館經理琵雅媞達表示,由於博物館剛開幕不久,所以館藏來自世界各地,但他們未來希望專注在亞洲的故事。他們在2樓展區設置了一本留言簿,讓參觀者可以寫下自己的心情,也歡迎大家捐出自己的物品給博物館。
進入博物館後,首先看到的展品之一是一把斧頭,它是由一名柏林女子捐贈。她在同性戀人移情別戀之後,買了這把斧頭,憤怒地用它砍碎自己屋內舊戀人的家具以發洩憤怒,使斧頭變成了精神治療儀器。據稱這把斧頭承載着愛、失戀、療癒的故事。
不過,雖然取名為分手博物館,但館藏不一定都是與戀人分手相關的物品,不少館藏述說的其實是人與人分別的故事。館內有一個令人心碎的收藏,物品是一個麵包,主人翁是一個住在韓國濟州島的婦女,故事是「濟州四三事件」(1948年4月3日至1954年9月21日軍警鎮壓叛亂的血腥事件)時,主人翁的丈夫遭軍人強行帶走,主人翁買了一袋麵包追上軍車塞給丈夫,沒想到成了她這輩子永久與丈夫分別前的最後一次見面。
物主藉捐贈與過去告別
有趣的館藏則有一組紅色塑膠手套,捐贈的主人是一名韓國女性,她從嫁進夫家、與公婆同住一屋之後,就必須不斷做家務例如煮飯和洗碗,她只要與朋友出門就備感愧疚,只好趕快回家,逐漸她失去了自我和自己的生活,在她終於搬出夫家後,決定捐出她在夫家做家事的最後一雙塑膠手套,代表向這段充滿家務勞動的生活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