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格修補工序繁複 東主冀文化保育流傳
更新時間:03:00 2025-11-19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1-19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1-19 HKT
數碼化及修復菲林的工序繁複,在香港已屬夕陽行業。有東主期望,業界能夠從文化保育的角度出發,讓昔日作品得以流傳。
美圖影視製作有限公司自10年前開展數碼化及修復菲林工作,其製作總監邱柏盛指,許多菲林未有妥善收藏,除了表面較骯髒,部分片膜已遭霉菌侵蝕,出現走色和花點;有菲林因為熱脹冷縮而變形,甚或因為拍攝時的快門速度與光頻率不同,令畫面出現燈光閃爍的情況。
菲林須經機器用藥水清洗乾淨,俗稱「洗片」,隨後轉成數碼影像,再由專人逐格調色及修補。舊日只可調節整個畫面的光暗,甚或加濾鏡令畫面色彩偏紅、偏綠,現時可逐個鏡頭或細緻地局部調色。
《拳情》發霉花碌碌最耗時
邱柏盛難忘修復成龍主演的《拳精》,「該片的菲林從頭到尾都發霉了,影像『花碌碌』,我們要逐格菲林塗補走色的位置,是耗用最多時間的一部電影。」他說,修復打鬥片比起文藝片更費時,因前者畫面經常轉換,後者對白多、畫面長,相對容易處理。
他續分享行業點滴,如每個發行商所保留的菲林版本各異,部分客戶擔心修復公司會弄壞原底菲林,甚或有版權問題,只願提供複製本做修復,「菲林每複製一次,質素便會下跌20%至30%。」
然而,修復及數碼化菲林在本地已屬夕陽工業。邱柏盛坦言,當年花貴幾百萬元購入菲林數碼化的機器,現時機器已快將停產,生意亦漸少,「看不見前景」。他期望,業界能夠從文化保育的角度出發,讓昔日作品得以流傳。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