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商引入內地「無公害蔬菜」 學童食得健康

更新時間:03:00 2025-10-22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10-22 HKT

  要提升學童飯餐質素,有午膳供應商從食材着手,引入無激素雞翼和泰國香米等較高品質的原材料,並嘗試使用內地「無公害蔬菜」,期望在成本與健康之間取得平衡;該些蔬菜符合國家標準,限制化學農藥使用,價格較有機菜相宜、得菜率較常規菜高。有本地有機農戶更在內地開發農地,首批「無公害」翠玉瓜已供應予學校飯商。與此同時,本地有機菜農面對價格高與供應不穩等挑戰,難打入校園市場,有菜農說,「無公害菜」與有機菜屬不同市場,近年蔬菜統營處推廣本地菜至酒樓和食肆,未來或可考慮擴展至學校,為本地菜覓商機。

學校飯餐質素屢遭詬病,多數歸咎於價低者得的招標模式。有午膳供應商指,衞生署對學童膳食設有嚴格指標,近年積極尋找更有品質保證的原材料,只盼學童吃得健康。
  該飯商每日為近百間中小學新鮮製作3萬個餐盒,負責人指,作為學校飯商,有責任讓學童吃得健康,「食物全都放入小朋友口中,不可為賺錢而用平價、不明來歷的貨。」他提到,挑選食材供應商時會要求保證食物安全、供應穩定性,以及能否配合加工程序,「不可以一日有菜,一日無菜;供應商會在內地完成切割和清洗,真空包裝後直送到港。」
價格較相宜 得菜率高
  負責人表示,按照衞生署指引,菜式設計空間有限,但學童對飯盒的接受程度隨時間下降,故飯商需要不斷創新,尋找健康且價格相宜的食材,如近年引入泰國香米及波蘭無激素雞中翼,「只要價錢合適便會試用。」至於蔬菜,他坦言,現時從內地採購,處理時需丟棄大量表層及運輸途中變黃的菜葉,損耗量高,惟曾接觸過有機菜農,價錢比常規菜高數倍,實在難以負擔,內地「無公害蔬菜」成為另一選擇。
  根據中國農業部的文件,無公害農產品的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品質,皆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範,並經相關部門認證,不含國家規定的有害物質;種植時可用特定農藥,惟含量需要控制在允許範圍內。國策期望提高全國食物質量,資助農民種植無公害農作物,減少用化學肥料加速植物生長。2023年,香港食品委員會曾選定陝西兩個縣作為「供港蔬菜基地」試點,種植無公害薯仔、甘藍及蘿蔔等農作物供港。
  有飯商指,內地供港食品要求很高,時有聽聞「無公害菜」,現時水土檢測具透明度、價錢較有機菜便宜,故願意作出嘗試,「這個也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小策略,不是說之前用的菜不健康,但那些只是普通菜。」
在港化驗監測提高家長信心
  本港有零星網店銷售無公害蔬菜,價格較常規菜略貴,如1斤茄子原價售50元,近日特價售28元;2斤窩荀原價售80元,特價售35元。據了解,有香港有機農戶於內地種植「無公害蔬菜」供港,並供應予本地飯商,嘗試在農作物質素與成本之間尋求平衡。
  有本地有機資源公司在清遠英德開發近500畝農地,在不使用化學農藥、激素和除草劑下種植「無公害蔬菜」。該公司農地監察技術總監李先生稱,農民會以人工除草,並使用防蟲網、黃色黏蟲板及有驅蟲作用的微生物肥料,相關農產品質量佳,得菜率較常規菜高出20%至30%,並有助減少環境污染。
  市務部經理潘大強說,首批近2000公斤的翠玉瓜已於上周收成,經過加工切粒,製成2萬個飯盒供應學校。他指,飯商對內地供港蔬菜有嚴格要求,團隊有在香港進行化驗和監測,提高家長的信心。
  然而,現時少量生產無公害菜供港,種植成本較高,需以接近成本價與飯商合作。該司總經理林駿彤表示,期望更多午膳供應商認識、了解和選用「無公害」和有機蔬果,並推動本港把相關蔬果納入學童午餐招標的評分標準。
  有本地有機農戶指,無公害蔬菜與有機蔬菜屬於不同市場,並不擔心相關做法會影響本地農戶。他坦言,有機菜要進入校園,仍要面對價格高昂和供應不穩等挑戰。
本地菜農冀統營處協助推廣
  另一有機農戶提到,香港夏季天氣炎熱,只能產出瓜類、豆類、蕃薯苗、莧菜和秋葵等,並不適合學童口味,更有農戶選擇休耕,至本月才開始供應白菜和菜心至市場。
  有本地菜農不諱言,理解午膳供應商無法負擔高價成本,因此曾嘗試轉向與大型超市及酒店洽談合作,惟因供應不穩而無法進場。該農戶續指,近年蔬菜統營處大力推廣本地菜,曾協助銷售及供應本地菜至酒樓和食肆,日後或可考慮擴展至學校,「由統營處統籌,成功率較農戶獨自接洽高。」
  教育局回覆指,一直透過通告及指引,包括《學校膳食安排》及《學校膳食安排指引》,以及衞生署及食物環境衞生署等相關政府部門發出的指引,提示學校制訂及推行健康膳食政策,鼓勵學校推廣健康飲食,從小培養學生均衡飲食習慣。
  相關指引就學校選擇午膳供應商提出明確建議,提醒學校除考慮飯盒價格外,應注意午餐的衞生和營養等,另有文件詳列選擇午膳供應商的程序,包括成立甄選委員會、制訂服務要求、評審準則及公開招標等,呼籲學校在評審時分別考慮價格和質素。